“应该建立合理的劳动定额机制,从根本上遏制企业让工人变相加班的做法”
1863年,一位叫玛丽·安沃克利的英国服装女工在连续工作26个小时后因病死亡,伦敦的所有日报都报道了这一骇人的事实,标题出奇地一致:《一个人活活累死》。100多年后的今天,这句话依然触目惊心。
中国人体健康促进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每年至少有百万人因“过劳死”过世。尽管这一数字还存在一些质疑,但在就业压力巨大,视效率为生命的现代社会,工作压力成为高悬于转型期中国人头上的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是动力的基础与前提;另一方面,它压抑和改变着人的本性,甚至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一个年轻生命的消失
2006年5月28日晚,年仅25岁的华为工程师胡新宇在广州中山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病逝。
胡新宇2005年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硕士毕业后,到深圳华为公司从事研发工作。据记者了解,工作后,胡新宇每天的工作都很忙碌,每天晚上加班到9点半以后,乘公司班车回家,第二天早上7点准时起床上班。
从4月初开始,因所在部门封闭研发新项目,胡新宇连续1个多月每天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早上9点必须准时到达公司工作。
4月28日,正在上班的胡新宇突感身体不适,随后去了公司的诊所,医生说是感冒。最终,胡新宇在医院里被确诊为脑膜炎,并转至广州中山附属三院,深度昏迷10多天后再也没有醒过来。
胡新宇的朋友接受《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采访时说,胡新宇生活习惯很好,不吸烟、不喝酒。在校期间,是一个体育健将,足球、乒乓球、羽毛球都玩得很棒。
这样一个爱好运动的阳光男孩,猝然离开人世,让人们心痛不已。不少网民认为华为对胡新宇的死亡负有责任,矛头直指公司的绩效考评和不合理的加班制度。
胡新宇的女朋友张诗雅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因公司有分ABCD等级的考评制度,如果不加班,考评成绩会很差”,再加上胡新宇是去年刚毕业的新员工,“有年轻人的上进心,很认真敬业,虽然有时候也会抱怨工作辛苦,但还是坚持工作”。
张诗雅告诉记者,工作前期,胡新宇也会抽时间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后来随着工作压力加大,几乎没有时间参加体育运动。
共4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