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胆管癌预后,因人而异
胆管癌指原发于两端肝管汇合部至胆总管下端的肝外胆管恶性肿瘤。进行性梗阻性黄疸为胆管癌的主要症状,常伴有皮肤瘙痒。约一半病人伴有中上腹胀痛和发热,但程度一般较轻。少数病人可出现胆管炎的表现,约一半病人有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胆囊肿大与否,随胆管癌的部位而异。肝脏常有肿大,可在肋下或剑突下捫及,其质地较坚硬,压痛不显,后期可出现脾肿大和腹水等门静脉高压表现。
原发性胆管癌较少见,占普通尸检的0.01%~0.46%,肿瘤病人尸检的2%,胆道手术的0.3%~1.8%。在欧美胆囊癌为胆管癌的1.5~5倍,日本的资料则胆管癌多于胆囊癌。男女之比约为1.5~3.0。发病年龄多为50~70岁,但也可见于年轻人。胆癌预后不太理想,其中胆管癌患者预后是极差的,很少有超过1年。
二、影响胆管癌预后的因素
肿瘤分期是影响胆管癌患者预后最危险的因素,肿瘤分期越晚,预后越差。肿瘤分期晚预示着可能有远处转移。胆管癌早期不易被诊断出,治疗时一般都是晚期患者,所以预后差。胆管癌术后5年存活率为0~7%,偶有超过10%的报告。80%患者于诊断后1年内死亡。
胆管癌的总体预后比较差,影响胆管癌预后的相关因素很多,多与胆管癌的位置,病理类型,转移情况,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治疗方法等有关。
临床病例统计资料显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肝脏浸润、胰腺浸润、切缘癌残留、手术切除方式,是否采用中药治疗等因素对预后有重要影响。整体来说,则是分期较早,没有发生浸润和转移,高分化,及早配合中药进行治疗,且切缘没有癌残留的患者其预后要好,生存期要长一些。
我院采取瑶药治疗,瑶医药作为民族医药在中国的医学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民族医学的发展奠定着殷实的基础,沿袭历代医学的发展,瑶医药逐渐发展,秉承着优良传统,吸收着现代科学的先进知识。在癌症方面,瑶药可以减轻癌症病人的症状和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患者预后生存期,降低癌症的死亡率,为人类的延续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改善预后的关键主要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国外报道可切除的肝内胆管癌患者生存率平均为18~30月,5年生存率为35%~45%;肝外可切除的肝门胆管癌患者的平均生存率为18~24个月,但5年生存率仅为10%;远段可切除者平均生存期为32~38个月,5年生存率为35%~45%。
未经治疗的胆管癌在出现临床症状后平均存活时间约3~4个月,病人多因肿瘤扩散,胆道阻塞引起胆管炎反复发作,肝功能衰竭而死亡。
胆管下端远端可切除的,不过具体大概的存活时间多数还是要看病人个体差异以及护理和康复情况了。
三、胆管癌预后护理
胆管癌病人因胆汁排泄不畅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特别是对脂肪性食物更难消化,病人常表现纳呆、食少、腹胀、大便不调。选择易消化吸收并富有营养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少吃或不吃高脂肪食物,禁烟酒,多饮开水。必要时在进餐前给予止吐剂。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后协助病人漱口或给予口腔护理。
遵医嘱静脉内补充营养。每3天称体重1次。向病人讲解术后适当活动的必要性。指导病人合理制定活动计划,避免过度疲劳。指导病人循序渐进进行活动:先活动四肢→半坐卧位→坐床沿→坐床凳→床边活动→室内活动→走廓活动→户外活动。
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防止合并症的发生。监测肿瘤病人活动后的反应并教会病人自我监测技术:①测量休息时脉搏。②测量活动中脉搏。③测量活动停止时脉搏。④测量活动后3分钟脉搏。 限制探视,保持病人每天充足的睡眠。鼓励并指导肿瘤病人摄入足够营养素,提高活动耐力。强调保护皮肤的重要性,提高病人自护皮肤的意识。
给病人提供自护皮肤的方法:
1)给病人穿棉质内衣。
2)修剪指甲,清洁双手。
3)用湿润、柔软手帕,轻擦全身,并适当使用润肤剂,每日2次。
4)切忌抓挠皮肤,禁用肥皂及过烫热水擦洗。
5)适当应用止痒药物,如炉甘石洗剂等。
影响睡眠者,睡前应适当给予镇静剂。嘱咐肿瘤病人勿碰伤皮肤,以免造成皮下瘀血而易于受损。做各种处置要轻,注射针头宜细,拔针时针眼处用无菌棉签压迫片刻。向病人解释行PTC或ERCP对疾病诊断的重要意义。患者在静卧休息时应保持舒适的卧位,一般以左侧卧位、仰卧位为佳,以防胆管部位受压。
向肿瘤病人讲解手术前注意事项:①术前禁食8小时。②术晨更换病服,接受静脉输液。告知病人术后应注意并遵守的事宜:①术后禁食、禁饮24小时。②术后卧床12-24小时。③注意穿刺点敷料有无渗血。④有腹胀、腹痛等不适时应及时通知医务人员。⑤行PTCP者注意勿将留置管脱出。鼓励病人提出疑问,并耐心给予解答。
另外,情绪因素对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有很重要的意义。医护人员应鼓励病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以转移不良情绪,自我调理心态,如练气功、散步、听科普知识,做到动静结合。使病人保持愉快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充分发挥机体的潜在能力,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