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心电图
作者:曹丽萍 作者单位:100853 北京 解放军总医院健康医学中心心电图室
心电图是心脏病检查不可缺少的技术之一。24h动态心电图(DCG)又进一步提高了一过性心律失常事件的检出率。由于心律失常往往呈阵发性发作,患者就医时很难捕捉到而造成诊断困难。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历史上仅用于宇航人员健康监测的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已可用于普通大众医疗保健,本文报导解放军健康医学中心SM100远程心电记录系统(SM100)初步应用情况,以探讨其临床应用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自2006年2月20日 2006年3月8日就诊者53例,其中健康自愿者30例,普通内科患者随机抽检23例。男性35例、女性18例,年龄7 81(平均45.5±11.2)岁。
1.2 方法 采用德国TMS公司远程医学系统公司生产的SM100系统。记录仪重37克,最大内存为可记录3段心电图,每段30s,发送后可继续使用。使用者在任何场所自行掌握操作或由医务人员当场协助操作。记录仪操作简便,仅用“录”与“发”二个按键操作即可,记录心电图的部位为胸骨前,胸骨上窝下4 10cm处,记录时贴紧皮肤,按“录”键即可记录一条30s心电图。记录后可用一般电话机或手机将信息发出,也可记录3条后一并发出。
2 结果
30例健康人共发心电图信息140条,其中4条完全干扰,另有5条基线过度漂移,其余均可达到诊断要求。健康人中发现2例房性期前收缩。患者23例,共发送28条心电图,其中发现2例心房颤动、1例ST-T动态变化。
3 讨论
远程心电诊断技术已在国外较广泛的应用,20世纪80年代研制了“心脏BP机”。由于需要人工转接,影响了普及与推广。后又有多种型号的远程心电检查装置问世,它们各有特点与侧重,多由于体积较大,携带、操作不方便或心电图质量欠佳、数据处理自动化程度不高等原因影响了普及使用。本记录仪有以下特点: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携带;操作简便,患者仅需5min的指导后即可自行使用;不需充电,无开、关机限制,可随时快速记录。
本记录共168条,其中4条为干扰波,4条为明显基线漂移。原因为4条干扰波中2例因佩带胸前时身体无意中压“记录”键造成错误记录,2条因隔衣操作造成。基线明显漂移的原因为记录时说话或记录心电的同时又移动记录仪造成。记录质量好者达90%以上,图形可靠、清晰,可满足临床诊断标准。
对使用者进行简单培训后虽均可掌握使用,但开始使用时仍有可能出现差错。记录后使用普通座机均一次发送成功,使用手机发送受当时网络状况影响,有时有干扰造成发送失败,移动通讯信号良好时均可发送成功。在手机发送有干扰改用座机后均可成功发送。自使用者发送至心电图接收到的时间均在5min内,正常使用状况下无丢失心电图现象。主要出现的问题是:发送后有时忽视电话语音提示,未听到明确接收成功信息即挂断电话。此时如有干扰需要重新发送则因提前挂断电话而造成使用者误解,不能及时重新发送造成心电图丢失的假象。
诊断后均可通过该系统的短信发送功能将诊断结果及时回复到使用者的手机上,实现诊断回馈自动化。本系统可满足对心律失常的诊断需要,是对常规心电图及24h DCG检查的有效补充。在对健康人查体时可望得到更详细的心电信息。值得提出的是它可敏感的观察到ST-T改变,可观察到胸闷症状发生时及发生后的ST-T变化。使用SM100记录仪观察相同记录部位的心电图动态变化很可能为诊断心肌缺血提供独特的诊断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