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3 月24~27 日, 第61 届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在美国芝加哥召开。在本届ACC 年会成功举办仅一周之后,2012 年4 月7 日, “ACC in China 2012 中美高峰论坛”在北京拉开帷幕。此次高峰论坛为国内心血管医生提供了一个与国际顶级医生面对面沟通与交流的机会,全国各地的心血管病医生汇聚一堂,共同探索心血管病领域的最新进展。
“ACC in China”大型系列活动已经连续9 年在中国举办,就热点话题进行分享的同时,更加充分地对话和更加深入地交流是今年ACC 高峰论坛的最大亮点。
ACC in China 2012 中美高峰论坛
观点交锋 中美争鸣 对话在云端
论坛由胡大一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JACC 主编Anthony DeMaria 教授、霍勇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吴兆苏教授(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和马长生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共同主持。会议开始,胡大一教授致开幕辞,对现场各位医生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参与远程直播的ACC 医生表示感谢。
论坛共分为四个版块,分别由ACC医生 Bove教授、Narula 教授、DeMaria 教授和King 教授分别介绍了ACC会议中高血压、心衰、冠心病和介入治疗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国内心血管领域的知名医生张维忠教授、李新立教授、施仲伟教授和张抒扬教授分别就上述版块议题发表了更加贴近中国临床实际应用的评述。
在高血压版块中,中美医生重点对JNC 8 指南的更新要点进行了报告和点评,包括降压治疗目标值的调整、慢性肾病/ 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治疗,以及证据分级的修改等话题。现场互动热烈,与会医生们就热点话题向ACC 和国内医生提出了很多问题,真正体现了“观点交锋,中美争鸣,对话在云端”的会议主题。
“血管风险干预——中国行动”高峰论坛
透视循证,聚焦血管,优化实践
针对上午高血压版块关于JNC8 修订的热点讨论,当天下午,中国高血压- 心血管治疗领域的顶级医生齐聚“血管风险干预——中国行动”高峰论坛,继续就血管风险这一高血压治疗的新靶点进行分享和讨论。
2005 年,ACC 提出了将血管疾病(Vascular disease)、高血压(Hypertension) 和预防(Prevention) 三者作为整体来对待的“VHP”概念。基于此,ASH 在2009 年提出“ 高血压是一种“由多种病因相互作用所致、复杂的、进行性的心血管综合征”。中国心血管医生对高血压、血管风险干预各抒己见,热烈讨论。霍勇教授在开场致辞中深情地说:“目前,临床医生对高血压及血管风险的认识存在不足,在临床实践中应对高血压及心血管病患者进行精准的血管风险评估和干预。
国内众多心血管专家参与了“血管风险干预——中国行动”,希望大家关注和参与血压及相关心血管风险的评估, 在优化达标的同时, 对血管风险进行积极的干预, 以给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真正危险标记是血管本身。在控制血压的基础上,选择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动脉弹性的降压药物,是改善血管风险的可能途径。”
上海高血压研究所张维忠教授对这一高血压研究的新靶点进行了解读,强调了干预血管风险在高血压治疗和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众多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降压治疗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但遗憾的是,降压治疗减少
心血管事件的幅度并未达到预期水平。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长期作用能够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继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发一系列的心脑血管事件。
从指南到实践:血管风险干预,中国在行动
“针对中国高血压患者特点,以CCB 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在降压及改善血管风险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基石地位。”
中国高血压联盟秘书长王文教授分享了高血压联盟哈勃项目的概况和初步结果。这一项目使血管风险的早期干预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推进了指南在临床实践中的贯彻执行。
为了规范长效钙拮抗剂(CCB)及其联合治疗在高血压伴血管风险患者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中国高血压患者的达标率,中国高血压联盟钙拮抗剂及其联合治疗科研与临床协作组将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心内科医生分会和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即将启动专家意见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介绍了“CCB 治疗合并血管风险的高血压专家意见书”。
血管风险评估已经成为高血压重要的防治策略之一,在降压治疗中,应始终坚持早期、高效、持久的治疗原则。常用的几大类抗高血压药物中,长效CCB 降压效果最为显著,并且能够保护血管内皮、延缓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改善脉压和脉搏波速度(PWV),从而早期干预血管风险,全面优化降压达标。
接着,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王宏宇教授简要介绍了中国一线临床医生开展的血管风险评估与检测。早期发现和干预血管病变是延缓和控制心血管事件的根本措施。
早期优化达标,干预血管风险,长期全面获益在有效检测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才能实现血管风险的早期干预,最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建平教授介绍了长效CCB 在血管风险早期干预中的丰富证据。
以长效CCB——硝苯地平控释片为例,研究显示,在降压达标的同时,还可改善尿酸代谢、保护血管内皮、改善IMT、脉压和PWV,从而早期优化达标干预血管风险。
ENCORE Ⅰ 研究以及2009年最新发表的ENCORE Ⅱ研究均证实,硝苯地平控释片可使乙酰胆碱介导的内皮血管收缩功能显著改善。INSIGHT 研究IMT亚组结果显示,经3~5 年的治疗,硝苯地平控释片可使IMT 降低0.0084 mm(P=0.003), 而利尿剂组有增高的趋势。发表在《高血压研究》的一项头对头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分别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或氨氯地平,在治疗16个月时,硝苯地平控释片组患者的PWV 低于基线水平,而氨氯地平组则较基线有所升高,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 = 0.043)。
五个专题报告之后,由张维忠教授组织老中青专家代表孙宁玲、张宇清、汪芳、杨水祥和王宏宇教授就优化达标、血管风险干预的一些热点话题展开热烈的小组讨论。
最后,马长生教授总结指出,近年来,人们对从血管病变到高血压,再到终末期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认识日益加深,早期检测血管功能和结构异常,及时采取措施逆转早期血管病变对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意义重大。
此次ACC in China 2012 中美高峰论坛暨血管风险干预中国行动圆满结束,作为心血管领域的高端、学术、前沿的平台,此次高峰论坛凸显了“观点争锋、热点争鸣、深入交流”的亮点,必将对高血压治疗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