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心电联盟
恭贺中国疼痛联盟成立

远程心电监测的临床应用

栏目关注:

( )

核心提示:

【摘要】 目的 探讨远程心电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58 例患者采用100IR 型远程心电记录仪, 记录并发送了398 份有效心电图。结果 未见异常者183 份, 心律失常检出215 份, 检出率54. 0%。215 份异常心电图构成情况: 其中窦性心动过速81 份 ( 37 17%) , 房性心律失常79 份( 36. 7%) , 窦性心动过缓32 份( 14. 9%) , 室性心律失常8 份( 3. 7%) , 房室传导阻滞3 份( 1. 4%) , 起搏心电图5 份( 2 . 3%) , 束支传导阻滞3 份( 1. 4%) , ST - T 改变4 份( 1 . 9%) 。结论 远程心电监测对发作无规律、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难以捕捉的心律失常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远程心电图; 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作者】姚锦容 古伟珍 李凤明 陆燕娜

心电图临床应用已逾百年, 其强大的生命力不仅表现在临床应用价值久盛不衰, 而且心电学的异常仍然是不断出现的心血管新病征发病机制的主线。所以, 捕捉到异常的心电图征象至关重要。24 h 动态心电图的出现提高了一过性心律失常事件的检出率, 但Holter 记录器不方便长时间使用, 使得许多一过性心律失常和一些偶发的严重心律失常仍然不能得到及时捕捉, 这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通讯技术与医疗技术的发展, 进行远程心电监测已成为可能, 并在国内外逐步应用于临床。本文报道我院远程心电记录系统初步应用情况, 探讨其临床价值、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1 对象 近半年来58 例患者在我院接受远程心电监测。

其中男性23 例, 女性35 例; 年龄20 ~ 65( 52. 45 ? 9. 02 ) 岁。主要症状为心悸、胸闷、气短、头晕、一过性晕厥等。

112 方法 采用德国威达丰远程医学系统公司生产的100IR 型记录仪。受试者先记录档案, 输入患者姓名、年龄、手机号, 然后租赁心电仪。当患者出现心悸、胸闷、头晕、黑朦等症状时, 将心电仪佩戴在胸前, 用两手轻按心电仪四角的电极, 使之与皮肤充分接触, 按下记录键, 记录30 s 单导联心电图, 可连续记录3 条。然后拨打服务器电话号码, 将心电仪上的信号发送口接近电话话筒的麦克风部位大约2 cm, 按发送键发送并留言。心电信号通过ISDN 电话连接方式传入数据服务器并处理后, 转换成PDF 文档, 以邮件形式, 通过互联网传送到注册医疗服务单位。医生通过IE 浏览器进行心电图诊断, 生成诊断结果后病人可即刻在手机上获得诊断结果, 告知的短信。

2 结果

58 例患者中因一过性心悸、胸闷、胸痛而检查44 例, 因一过性头晕、黑朦或一过性意识障碍等之一表现者而检查 13 例。共发送单导联心电图436 份, 其中记录图形欠佳( 包括基线漂移、皮肤干燥或按压没有贴紧等造成的干扰) 38 份 ( 8 17%) , 其余398 份记录良好, 图像清晰。结果: 窦性心律, 未见异常者183 份( 45. 9%, 除外干扰图38 份) 。心律失常检出215 份( 54. 0%, 除外干扰图38 份) 。215 份异常心电图构成情况: 窦性心动过速81 份( 37. 7%) , 房性心律失常( 包括偶发或频发房性早搏、非阵发性或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及心房颤动) 79 份( 36. 7%) , 窦性心动过缓32 份( 1419%) , 室性心律失常( 包括偶发或频发室性早搏) 8 份( 3. 7%) , 房室传导阻滞( 包括一度或二度Ⅰ型) 3 份( 1. 4%) , 起搏心电图5 份 ( 2. 3%) , 束支传导阻滞( 包括右束支传导阻滞或左前分支阻滞) 3 份( 1.4%) 。ST - T 改变4 份( 1. 9%) 。

3 讨论

本文52 例患者共发回398 份有效心电图, 记录图形可靠, 图形质量优良达91. 3%。心律失常检出率54. 0%, 这些患者均因多次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未能明确诊断。可见, 远程心电监测对发作无规律、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难以捕捉的心律失常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1〕。目前, 此类远程心电监测在国内外已经应用于临床〔2 - 3〕。

有研究表明, 远程心电监测心律失常的效果优于动态心电图〔4〕。主要原因是远程心电监测时间长, 针对症状发作进行记录, 准确性高。但远程心电监测主要是定性诊断, 动态心电图具有定量诊断功能, 二者联系应用具有互补作用〔5〕。冠心病患者常有间断性、发作性心肌缺血, 远程心电监测能及时检测心肌缺血瞬间ST2T 的异常改变, 为随时诊断、及时治疗提供良好时机。对于晕厥, 随机性则更强, 在晕厥发作期间成功记录到心电图至关重要, 而远程心电监测则很好地弥补了常规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记录时间短的不足。

综上所述, 远程心电监测在临床中除可用于检测各种短暂、发作频率低的心律失常外, 还可用于检测各种不明原因的心悸、胸闷、头晕及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诊断, 起搏器功能随访, 药物应用的临床观察( 如B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 , 各种心脏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治疗后的心电监测, 作为特定人群的保健手段, 如: 老年人、工作高度紧张人群( 企业高层人群、高科技工作者、政府重要公职人员、运动员、空勤人员、公安、特警) 等, 在临床中有其重要的价值, 并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通讯技术与医疗技术的发展, 必将会越来越普及。

参考文献

[ 1 ] 华伟, 曹东芳, 关月, 等. 远程心电监测记录的临床应用〔J 〕. 心电学杂志, 2005 , 24( 4) : 206 - 207.

[ 2 ] Scalvini S , Mart inelli G, Baratti D, et al. Telecardiology: one2lead e 2 lectrocardi ogram moni toring and nurse triage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J〕. J Telemed Telecare, 2005, 11 ( Suppl 1) : 18 - 20.

[ 3 ] 付德明, 肖传实, 柴颖儒, 等. 电话传输远程心电监测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 10( 4) : 264 -267.

[ 4 ] 付德明, 肖传实, 柴颖儒, 等. 电话传输远程心电监测的临床应用〔J〕.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6, 15 ( 1) : 35 -37 .

[ 5 ] 孙根义, 张颖. 电话心电监护检测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J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1999, 3( 3) : 215.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公益活动

科室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