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疼痛联盟
恭贺中国疼痛联盟成立

疼痛的性别差异 – 基础科学研究的发现

日期: 2012 - 05 - 18 17:18:56   作者:   来源:   责编: Sean   浏览次数:

栏目关注:

( )

核心提示:

为什么用实验室动物(大鼠和小鼠)研究性别差异很重要? 1. 若使用实验室动物,便可通过更强大的实验技术(例如基因操控、电生理学记录、给与试验药物)来发现基础机制。 2. 人类以外的动物不太可能有性别相关的固有角色,因此其差异来源更有可能是“生物的”而不是“社会文化的”。

疼痛的性别差异 – 基础科学研究的发现


为什么用实验室动物(大鼠和小鼠)研究性别差异很重要?

1. 若使用实验室动物,便可通过更强大的实验技术(例如基因操控、电生理学记录、给与试验药物)来发现基础机制。
2. 人类以外的动物不太可能有性别相关的固有角色,因此其差异来源更有可能是“生物的”而不是“社会文化的”。

一般是否两种性别的实验室动物都要研究?
不是。最近对在《疼痛》杂志上发表论文的调查显示,79% 的研究只使用雄性,8% 的只使用雌性,而只有 4% 的研究明确旨在检验性别差异(如果有)。请注意,这与目前普遍研究两性的人类研究形成对比。

此领域的哪些发现获得一致性意见?
1. 雄性啮齿动物一般比雌性对阿片类镇痛治疗更敏感,包括阿片类药物和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即压力诱导的镇痛);这些效果在使用较低功效的阿片类药物(例如吗啡)时更大。
2. 类固醇激素可明显并且常常强力地影响啮齿动物的疼痛敏感性(雌激素、黄体酮和睾丸激素),虽然影响的方向有所不同。
3. 疼痛/镇痛中的性别差异可能位于下行疼痛调节通路中(脉管周围灰质à延髓腹侧à脊髓)。
4. 可能存在性别特异性的镇痛机制,至少部分涉及不同的遗传和神经化学因素。这些可能与怀孕诱导的镇痛现象相关。
5. 性别差异与遗传背景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哪些发现仍有争议?
1. 雄性和雌性啮齿动物对有害刺激的敏感程度是否有显著不同。其答案可能明显依赖于使用的测试方式和受试群体的遗传背景。
2. 疼痛/镇痛敏感程度是否随动情周期(在啮齿动物中相当于月经周期)变化。多项研究报告了差异,但影响方面仍有争议。

哪些基因/蛋白在疼痛/镇痛的性别差异中有作用?
1. 雌激素受体
2. μ/κ/δ阿片类物质 (MOR, KOR, DOR) 受体
3. GABAA受体
4. N-甲基D-天门冬胺酸 (NMDA) 受体
5. 黑皮素1受体 (MC1R)
6. 孤啡肽 FQ/痛敏肽 (OFQ/N) 受体
7. 蛋白激酶 A/C
8. G 蛋白偶联内向整流钾通道 (GIRK2)
9. 酸敏感离子通道 (ASIC)
10. α2 肾上腺素受体

最近有哪些激动人心的新发现?
1. 小鼠中性和社会内容的交互作用。
2. 性别差异可能直接通过性染色体(X 和 Y)基因产生,而不是通过性腺激素。
3. 瘙痒以及疼痛存在性别差异。
4. 疼痛/镇痛的性别差异在出生时已存在。
5. 吗啡耐受和依赖中存在性别差异。
6. 发炎机制中存在性别差异。

啮齿动物和人类的性别差异有哪些不同之处?
1. 目前还不清楚与女性相比阿片类物质是否对男性更有效。存在支持这两种观点的报告。相比之下,关于动物的文献强烈支持阿片类物质在雄性中有更大功效。
2. 在解读雌性啮齿动物和妇女之间研究结果时,需要着重考虑妇女之间和不同啮齿动物之间在其胎儿发育、青春期、排卵周期和其在生殖能力衰减中变化期间的时机和激素的差异。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公益活动

科室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