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近年来在我国有被大瓶螺 ,俗称福寿螺取代成为主要螺类宿主。这是因为这种源于南美洲 ,引进台湾后又于 80年代作为食用螺引进大陆 ,但由于其食性杂而广 ,繁殖力强 ,味道不好 ,很少被食用 ,所以成为农作物的公害。同时 ,由于其分布广 ,数量多 ,所以也成为广州管圆线虫的媒介宿主。在螺体内的第 1期幼虫经二次脱皮后为第 3期感染性幼虫 ,感染终末宿主后再脱皮 2次为第4- 5期幼虫 ,然后发育为成虫 , 1- 5期幼虫在形态结构上相似 ,只是大小上有明显差别。当然不同期幼虫的来源与宿主的不同 (第 1期幼虫在鼠肺或粪便中发现 ,第 2- 3期在螺体内 ,第 4- 5期在宿主脑部 ),也是重要的鉴别点。
所以虽然其临床表现为脑炎、脑膜炎 ,但与病毒与细菌引起的脑炎有明显不同 ,只要仔细加以分辨是不难得出准确的诊断。例如 :广州管圆线虫的患者有明确的进食螺类史 ,特别是快炒或生食、吃烤螺史 ,且脑脊液中白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增高 ,而血液中这两类细胞升高不显著或不与脑脊的这两种细胞成平行地升高。在发病季节上也有明显的差别 :病毒性脑炎发生在蚊蠓较多的夏秋季 ;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膜炎 ,多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地区 ,冬春季为多见 ,以少年儿童发病率高。在治疗上差别更大 ,广州管圆线虫病抗病毒、抗菌药物无效 ,而以抗线虫药物 ,如陈苯哒唑等有效 ,且病人头痛等症状在进食螺片后数日至半个月时间发生 ,半个月后因幼虫移行肺脏 ,或不适宜生长而死亡 ,脑部症状可不治而缓解痊愈 ,嗜酸粒细胞也会逐渐下降。除螺蛳充当本虫主要中间宿主外 ,蛙、蛇类也可充当 ,并在其体内发育成第 3期感染性幼虫。
有一位长乐人因性情暴燥 ,听信人说生吃青蛙可平肝泻火 ,所以经常在房前屋后捕捉青蛙吞食。没料到 2001年 4月的一次 ,吞食活青蛙后仅 4天 ,就发生爆炸性剧烈头痛 ,床上床下翻滚 ,吃了多种止痛药效果都不显著。检查脑脊液发现嗜酸粒细胞显著增高 ,而外周血液增高不显著 ,不与脑脊液升高成正比 ,经杀虫药物治疗后症状很快消失 ,此教训令患者与家属至今余悸未消。除吞食螺、蛙感染本病外 ,大瓶螺是许多地方在加工、切碎时由手与食具污染而致感染 ,这也是预防本病时应当注意的。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