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国大肠癌的病理改变率低于美国,但近年呈逐年攀升趋势。大批研究成果显示,各期大肠癌患者可以存活5年的几率分辨是:Ⅰ期95%以上,Ⅱ级80%,Ⅲ级50%~60%。令人遗憾的是,得到早期确实定诊断的大肠癌肿瘤患者只占全部肿瘤患者的5%,而60%~70%的大肠癌在被找到时已是Ⅱ级或晚期了,肿瘤手术后的复发转移率高达30%。然而,筛检可以明显下降结肠癌、的病理变化率和病逝世率。
一、对均匀危险人群的筛检
据材料表明,中国人75%以上为低位,能在直肠指检时触及。因此凡老人体检时,应将直肠指检列为惯例,遇患者有便血、大便习惯变化,大便变形等症状,也应行直肠指检。
很多肿瘤患者找到大便隐血实验阳性,但未能及时进一步临床诊断检查,成果耽误临床诊断检查诊断,错过了名贵的治疗机会,应引认为戒。通凡人在40~50岁时,结肠癌、病理变化率开端明显上升,大约75%的大肠癌产生于这些均匀危险人群中。对这些均匀危险人群,应从50岁开端,每年行大便潜血临床诊断检查,持续3次,无症状阳性者的癌肿找到率在1%以上。如任何一次标本阳性,则行乙状结肠镜及气钡双重造影临床诊断检查。另外也可采用每5年履行一次乙状结肠镜临床诊断检查,或每5~10年履行一次气钡对照灌肠造影,或每10年履行一次全结肠镜临床诊断检查。
二、特别危险人群的筛检
对大肠癌特别危险人群的筛检包含:
1、如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中有一人患大肠癌,则本人患该病的危险性补充,应于40岁时开端行乙状结肠镜、粪便潜血或二者兼施的标准筛检。
2、曾行大肠癌彻底治疗术者,产生复发改变性癌或新癌的危险性补充。肿瘤术后要动态观察癌胚抗原(CEA),若CEA持续不降或短期降落又复升高者,要考虑摘除不完整或复发转移的有可能,应及时履行结肠镜临床诊断检查,以探查肿瘤的存在。假如行大肠癌摘除术者手术前未履行彻底临床诊断检查,则推荐肿瘤术后1年内行结肠镜临床诊断检查。假如本次或手术前结肠镜临床诊断检查显示正常,则下一次结肠镜临床诊断检查可在3年后履行,以后每5年临床诊断检查一次。
3、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由结肠腺瘤性息肉病(APC)癌基因的先天或获得性缺点所致。该癌基因的突变多产生在20~30岁时,可导至结肠产天生百上千个腺瘤。40岁以后,携此癌基因者几乎100%产生癌前病变。对于这种家系成员,应接收遗传学咨询,并从青少年时代即履行定期的结肠镜临床诊断检查。
4、腺瘤性息肉癌前病变率与息肉的大小相关。息肉愈大,癌前病变机会愈多。初次临床诊断检查找到腺瘤,一律电切活检,证实为腺瘤者,3年后应随访履行结肠镜临床诊断检查。如第一次随访临床诊断检查显示正常或找到单个小型管型腺瘤,则下次随访临床诊断检查可延至5年以后;相反,如息肉体积大,数目多,则临床诊断检查的间隔时间应缩短。
5、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是一种在同一家族中有多个患结肠癌、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凡疑及该病的个体,应从20岁~30岁开端每1~2年,40岁以后每年履行一次结肠镜临床诊断检查。
6、溃疡性结肿瘤患者产生大肠癌的危险性补充。这种危险于患病后8年开端,以后持续稳固补充。对全结肿瘤患者应于患病8年后,左结肿瘤患者于患病15年后,每1~2年履行一次结肠镜临床诊断检查。
7、过往一直认为黑斑息肉病肿瘤患者息肉不会癌前病变。但近年来,医学临床研究找到黑斑息肉病患者患癌的几率大大高于正凡人,一项调查显示黑斑息肉病患者恶性肿瘤产生率为20%~23%。因此,对于黑斑息肉病肿瘤患者,应履行积极的随诊和临床诊断检查治疗。对10岁以上肿瘤患者,惯例每两年行全消化道造影临床诊断检查;20岁以上肿瘤患者,每两年还应接收纤维结肠镜临床诊断检查。
8、对于大于1厘米的息肉,尤其有腹部症状者,应尽有可能经内镜电灼,择期剖腹肿瘤手术或在纤维结肠镜的帮助下经腹腔镜摘除息肉或病理变化肠段;25岁后,每年接收包含腹部、盆腔的全面临床诊断检查;妇科肿瘤患者还应行乳腺临床诊断检查、宫颈涂片和盆腔B超临床诊断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