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挂号一直都是叫好声多于使用者,为什么预约挂号总是无法走出市场呢?下面导医网为您介绍一下。
其实,预约挂号,在卫生部颁发《意见稿》之前,在不少医院已经开展了预约挂号,比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协和医院、积水潭医院、朝阳医院,也包括北京以外的不少医院。虽然有不少医院都开展了此项诊疗服务,但是效果都不太理想。老百姓有如此强烈的要求,医院也有相关服务,可为何预约号没有成为挂号“主渠道”呢?
2004年北京市各级医院门诊急诊量为5035万人次,但预约挂号量仅为32.5万人次。其实,早在1999年9月,北京市卫生局就推出了预约挂号“一卡通”,全市有50多家医院加盟。患者只要花48元买一张卡,就可以预约16次,每次的服务费为3元。“一卡通”既可以电话预约,也可以网上预约,但利用率却并不高。
在过去几年中,我国通过互联网、电话以及手机短信进行预约挂号已逐步开始普及起来。但是,总的来说,预约挂号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遥不可及。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医院预约挂号服务的比例不到1%,这跟北京市卫生局30%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
号源不足是制约预约挂号的主要因素。有的医院只提供少量的预约医生号,一个医生甚至只有一个号,许多患者并不能预约到自己满意的医生,只好再去医院排队。
制约预约挂号的另一个因素是医院各自为政、多卡并存。虽然50多家医院成了“一卡通”会员,但不少医院同时有自己的预约服务“就诊卡”。有的医院两卡都可用,但待遇不同。如患者买一张某医院的“就诊卡”需要15元,可预约5次,每次3元。在预约系统内,可预约7天内的医生,每天有8—15个医生号。而用“一卡通”,每天只有1—2个医生号。显然,该医院对自家的预约系统更“优惠”。还有的医院不参加“一卡通”系统,但搞自己独立的预约系统。对于患者来说,除了买“一卡通”外,还要买很多医院的“就诊卡”,才有可能挂上理想的医生号。这样,既造成了不便,又增加了负担。对于患者,都是希望一张卡能预约所有的医院。
通过上述介绍您应该了解了哪些原因阻碍着预约挂号的发展,导医网温馨提示您一项新的技术的推出是需要大家的配合的,只有上下一心才能够有更好的方向。
发布于导医网上的文字、图片及其他资料均仅供参考信息之用,不构成任何法律或其他医疗专业建议或意见,如有任何疑问,谨遵医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