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近日频频下发文件,以推进医疗改革 .2009年10月开始,所有三级医院都要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在预约挂号时要推广采取实名制方式。公立医疗机构不得与任何社会中介机构合作开展向患者收取费用的预约挂号服务。这些看起来鸡毛蒜皮的意见,实际上却是推进医改最前沿的重要步伐。
从卫生部推进的几项工作中,可以看到医改已经从口号转向更为实际的操作,而实际的操作办法才是真正对基层医疗服务产生切实影响的。因此这些“征求意见稿”与每一位居民的医疗利益息息相关。而其中预约挂号实名制的实施,是重要的一步。 也许有人不太理解挂号实名制的含义,认为不就是挂一个号嘛,不是什么大事情。但如果你到基层医院挂过号排过队,就容易明白拥挤和排队所产生的低效率。由于医生资源稀缺,导致其能提供的医疗服务非常有限。虽然医生门诊的挂号费用贵于普通门诊,患者仍会慕名前来挂医生门诊,甚至要彻夜排队挂号。由于匿名,就容易出现特权者插队的情况,这就导致患者即便挂到了号,也仍需等待很长的时间才能获得相应的医生门诊服务。 非实名挂号,很类似目前的火车票销售,容易出现票贩子倒票等现象。如果挂号是匿名的,就会出现“号贩子”或专门的中介组织,通过雇人或贿赂医院获得大量的医生门诊号,然后再以高价销售。虽然从效率上来说,医院和号贩子可以借此对患者进行有效的价格歧视,使得优质的医疗服务为价高者先得。但这一做法却使得医生医疗服务这一“公共品”所产生的好处,被医院和“号贩子”等少数人所垄断,而丧失了公共品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公平性。
在此次医疗改革中,对于公平性的追求明显被置于重要的位置。而原有的匿名挂号体制与医疗服务供给的公平性实相抵触,因此采用实名制,将有助于实现这种公平。奥巴马不遗余力鼓吹的美国医改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医疗的公平性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实际上,实名制挂号不仅应该在部分医院门诊中施行,而且应该全覆盖,即在所有公立医院的所有挂号中推广。因为医院内部或医院之间的医疗服务质量也有差别,这种差别同样可能会催生一部分人垄断公共品利益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