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关注着网上预约挂号系统,不知道这项新医改是否会解决人们看病难的问题,下面导医网针对一些主要问题为您介绍一下新医改下的网上预约挂号系统。
一问:社会中介会不会转入“地下”?
取消医疗机构与社会挂号中介的合作,那么,会不会使有些中介转入“地下”,变成号贩子?医生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为什么会有社会性的挂号中介的存在?因为社会对这种中介有需求。有需求,则有市场。当前,我国医疗服务供给虽然每年都在增加,但是相对庞大的患者需求,尤其是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仍然显得稀缺。换句话说,单位时间内想挂号的人多,而号相对不足。尤其当患者的需求通过医院提供的渠道得不到满足时,自然会求助于社会中介。只要达到目的,花高价也在所不惜。因此,这些中介机构就有了存活发展的土壤。在优质的医疗资源没有增加的前提下,这好像锅里的肉没有增加,只是把碗里面的肉重新分配。
这个“僧多粥少”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这个背景下,取消了原来的渠道,假如又没有建立新的行之有效的渠道,那恐怕效果会大打折扣。如很多医生所担心的,中介被取消参与预约挂号之后,可能会转入“地下运作”。
中介不能和医院明着合作,就暗着合作;和医院合作不成,就和医生合作;实在不行的话,就找人去窗口排队挂号再来倒卖。就像“黄牛党”,如果滋生土壤没有消除,仅靠打击,“黄牛党”是打不完的。挂号中介机构也一样。
二问:医院或政府能否填补空白?
取消中介后,假如又建立了新的渠道,那不就填补了空白,封堵了号贩子的空间了么?谁来填补空白?《意见》中是拿出了办法的。
按照《意见》规定,第一,在起始阶段,可以以医院为单位组织实施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第二,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若干家医院联合组织建立网络挂号平台。第三,鼓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医疗机构在同一个平台上开展预约诊疗服务。
这项规定引起了不少医生、医生的关注,也引发了很多不同的议论。多家医院都表示,预约挂号系统最好是由医院自己来建。
挂号不应由政府来主办,由政府统一起来就成了官办的,成了权力经济;更不应该让第三方卖高价。预约挂号系统一定要有医院来参与。没有医院的参与和管理,预约挂号做不好。
一些医生则持不同看法。有医生认为由医院单建预约挂号平台,不划算。据估算,一家日门诊量在5000人次以上的医院建一个预约挂号平台,预期达到20%的预约率,初期的基础设施加上后期的运营,每年需要500万元左右的投入。如果每家医院各自为政,那么所需投入相当可观。
如果每家医院单独建立挂号平台,各自为政,患者便需要一家一家去看,会增加搜索成本。
三问:为什么一定要取消?
为了解决挂号难,十几年前,预约挂号就作为一项举措推出。但是,随着专门挂号公司大量涌现,原本免费的医院服务很快被有偿预约替代,会员卡费用水涨船高。出于对医生号源的争夺,挂号公司把诸多三甲医院也“捆绑”成利益共同体。同时,号贩子也打着中介公司名号“集团化”作业,更加明目张胆。久而久之,部分紧缺的医生资源被中介操控。
有些医生提出:能否不取消,走细化管理、规范之路?潘习龙认为,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来干。由于中介公司的参与,使医院节省了大量费用,减轻了管理负担,又能以监督者的角色发挥积极作用。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有利于卫生事业的发展,符合医改政策。建议卫生部门列出标准,让符合条件的中介公司参与竞标,缴纳保证金,按照相关规定参与预约挂号工作,实现预约挂号集约化。同时,对其违规行为,实施重罚,达到既发挥其作用,又规范之的目的。
也有人指出,取消挂号中介,这些机构不是就只有关闭或者当号贩子这些路可走了。完全可以谋求转型,不应在挂号“一棵树上吊死”。看病就医,是一件极为专业的事,加上医学分科越来越细,很多患者到医院不知挂什么科,更不知找哪个医生。缺少指导和咨询,中国人看病就医没少跑冤枉路、花冤枉钱。据一份调查数据表明:初次排队者中,有52.9%的人是排错队、挂错科的患者,加剧了医院的混乱;还有很多患者则是迷信医生,不管大病还是小病,就医时非挂医生号不可。在提供周到、满意的专业咨询服务上,社会中介大有可为。
通过上述的介绍您是否对网上预约挂号系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导医网温馨提示为了您的方便,为了社会的进步,希望您接受网上预约挂号远离社会中介。
发布于导医网上的文字、图片及其他资料均仅供参考信息之用,不构成任何法律或其他医疗专业建议或意见,如有任何疑问,谨遵医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