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大量确诊病例相比,国内确诊病例要少得多,首都地区全部为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
北大医院感染疾病科副主 任徐小元 教授表示,这意味着一个多月以来的积极防控,为国内、首都赢得了防控时间,成功削平了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峰值,阻止了其短时间内大规模集中爆发。“我们的机场防控做得特别好,从第一道关口就防住了,防控的效果非常好。”
徐小元表示,目前防止甲型H1N1流感集中爆发意义十分大。据预计,到10月份的时候,国内储备的特效药达菲将达到1500万人份,这可保证甲型H1N1流感快速、安全治愈。另外,病毒在较长时段里“释放”,即使在大范围内逐步出现患者也不会严重。“长时间内逐渐出现大量患者,最后就和目前的常规季节性流感区别不大了。公众体内也会逐渐产生相应的抗体,减少疾病流行风险。”
◆易感“脆弱人群”2亿人以上
协和医科大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博导黄建始表示,我国对甲型H1N1流感的积极防控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无疑避免了其可能带来的公共卫生风险。
黄建始分析,按照包括1918年等历史上流感大流行的经验分析,流感对“脆弱人群”的威胁更大,容易引起并发症的,甚至威胁病人生命安全。这些“脆弱人群”以5岁以下,55岁以上的人群为主。
“在我国,‘脆弱人群’数量约2亿人,数量十分庞大。其中,仅孕妇就有约5000万人,孕妇正是世卫组织确定的甲型H1N1流感重点保护人群。”黄建始说。和美国等相比,中国人口密度更高,病毒更易传播,因此采取严格、积极、主动的防控措施显得十分必要。特别是在社区、学校、幼儿园,及早发现可疑病例,这可以有效地控制其传染范围,避免出现像日本那样的突然流行爆发。
◆防控工作仍不能放松
北大医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徐小元教授表示,未来防控甲型H1N1流感更可能是转入“持久战”。因此,政府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还不能放松,仍需要像现在一样在前端关口加强防控,在社区、学校、医院加强有力的监测,防止甲型H1N1流感大面积出现。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处于比较放松的常态。
邓瑛表示,本市即使出现二代病例,甲型H1N1流感仍在可防可控范围内。
从传染病的流行客观规律来看,传染性较强的流感新病毒出现后,出现二代病例甚至是本土病例,都属于正常现象。“不然就不叫流行性传染病了。”
不过,徐小元表示,普通市民则完全可以保持轻松、正常的心态,只要养成勤洗手等好习惯即可,不必产生紧张情绪,因此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一旦出现发热症状,市民最重要的是及时就诊,并避免继续外出接触他人。这样,甲型H1N1流感未来将仍在政府的有效防控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