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南京最高气温达到36.6℃,这是今年以来最高气温。昨天下午,省气象台将高温黄色预警信号升级为高温橙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连续有高温天气,如果没有突来的雷阵雨,5天内天气很难凉快下来。今天最高气温预计有37℃,这是今年真正的第一波热浪。
第一波热浪危害最大
上午9点:高温黄色警报
昨天上午8点,空气里热烘烘的。记者拿出温度计一看,室外已经30℃了,比前天高出3℃,站在室外时间一长,眼睛有点花,而皮肤被阳光扎得疼。江苏省气象台9点2分发布了高温黄色预警信号,预计当天起南京市连续三天高温。气象专家建议,未来几天里,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工作。
下午2点:最高36.6℃
本以为就这么热下去,没想到下午2点,天气却转阴了,西北方向传来隆隆的雷声。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思是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雨很快就会到来,想躲都来不及。古人的经验还真准,不到半个小时,新街口地区的雨就落了下来,让人以为是“三度入梅”呢。省气象台专家告诉记者,这是典型的夏季雷阵雨,雨区就南京主城区这么大,主城区下雨的时候,江宁有的地区还是晴天呢。雷阵雨降温效果很明显,昨天最高气温出现在下午2点35分,为36.6℃,而一场降雨后,只有32℃多了。
下午4点:高温橙色警报
昨天下午,省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警报,同时在16时54分将高温黄色预警信号升级为高温橙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24小时内南京市的高淳、凓水、江宁区和主城区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
具体预报为,今天多云到晴,今天午后到上半夜南京中北部地区有时阴有阵雨或雷雨,有雷雨地区雷雨时短时阵风8~9级,今晨最低温度26~27℃,今天最高温度36~37℃;7月27日全市晴到多云,最低温度27~28℃,最高温度35~36℃;7月28日全市晴到多云,最低温度26~27℃,最高温度37℃左右。
提醒:第一波高温危害大
这是今年第一波高温,而东南大学专家调查南京气候与疾病关系时发现,第一波热浪往往危害更大,第二波热浪到时,人们已经有“预防能力”,死亡率和发病率反倒没有第一波热浪高。专家介绍说,对比1998年7月10日至20日以及8月1日至15日这两波持续热浪时期的死亡率,发现在第一个热浪高峰,每5天的累计死亡数为51人,而等到第二波高温,每5天的累计死亡数只有32人,这说明,夏季的第一波高温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是最大的。
一天“热昏”15人
高温已经开始显现威力,记者昨天从南京市急救中心了解到,昨天白天“120”急救车的出车次数已经达到今年最高,其中仅昏迷的病人就有15名。
南京市急救中心办公室主任宋巧红告诉记者,昨天上午8点到下午5点,该中心“120”急救车出车次数为87次,这是今年来最多的一天,平时这个时间段出车次数只有60多次。昨天转运的病人中,因为天热等因素导致昏迷的病人就有15名,这些病人都是老人,大多患有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宋巧红说,昨天虽然昏迷者比较多,但还没有出现死亡的病例。
全国中暑防治研究组组长、南京医科大学急诊医学系的茅志成教授说,中暑病例一般都是在出梅后集中出现。尤其是长期在空调等恒温条件下工作生活的市民,由于他们对热的耐受力已经下降,一旦离开这样的恒温环境,就容易出现中暑症状。因此,容易中暑的高危人群,平时要多喝水多吃水果以补充体内水分。
医院挤满感冒患者
高温突至,因贪凉而引发的疾病也陡增。记者昨天在南京多家医院发现,急诊室、输液室人满为患,其中发热、腹泻的患者占九成以上。
家住鼓楼的小陈,前晚吹了一夜空调后,昨天早上起床后一直觉得头昏得厉害,且伴有全身酸痛。昨天上午,他来到省中医院一测体温,发现体温已达39.5℃,他被诊断得了病毒性感冒,随后接受了输液治疗。昨天和小陈同在输液室输液的,还有一位家住淮海路的金先生。前天中午,金先生吃了冰箱里的馒头蘸肉酱,当晚就出现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并伴有腹泻,一夜拉了十几次,整个人已呈脱水状态,被家人急送到省中医院。该院急诊科医生告诉记者,像金先生这样吃了冰箱里的不洁食物,加上在空调房间里受凉后引起的“凉泻”,每天至少可以收到五十多例,最小的还有尚未满月的婴儿。
专家表示,夏天人体的脾胃功能薄弱,高温下的饮食极易腐败变质,即使在冰箱里保存也不一定安全,市民们还是应该以新鲜食物为主,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