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就学是民生之基,就医是民生之急,社会保障是民生之盾。在今年的“两会”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未来,是代表、委员们的共识。
让老百姓少花钱看好病
王天顺代表说,郏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就业、就学、就医,是农民最现实的问题。2003年,县财政在相当困难的情况下拿出120万元,率先开展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解决了全县40多万农民的看病问题。今年,县财政投入近200万元,在全县建立了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制度,真正做到了无缝隙、全覆盖的全民医保。为改善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缺乏的现状,我们提出广泛建立以县医院为阵地、乡卫生院为服务重点、村卫生室为支点的医疗服务网络,强调以阵地向“全球”辐射的理念,积极探索公益性医院发展模式,提升全县医疗服务水平,力争让老百姓少花钱看好病。
落实就业政策,推进素质就业
郝新强委员说,推进素质就业,是今年的一项举措。要建立健全我市技能人才的激励政策,努力提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所占比例。抢抓机遇,加快技工学校发展,强化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管理,是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将加强市技校的建设,在创建国家高级技工学校的基础上争创职业技术学院,扩大办学规模,为全市经济发展培养和储备高技能人才。
加强机制建设,确保农民就医得实惠
滕国庆委员说,民盟平顶山市委对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了调查,认为覆盖全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实为农民办了一件好事,但在运行中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他们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合理的基金运转机制;强化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制度,保证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有效实施;建立公示制度,促进合作医疗的公开透明、健康发展;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则,保证制度良好运行;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保护农民的参合积极性;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和建设,对基础薄弱的乡镇卫生院予以重点资助和支持,提高基层医疗保障能力;把培养合格的乡村医生作为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建立相关的激励奖惩机制,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与考核,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行医质量。
为居民提供“零距离”的卫生服务
丁少青代表说,社区是建立全民基本卫生保障制度的基础性环节。近年来,卫东区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明确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金补助的范围和方式,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高标准新建3~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完善以居民为中心、社区为平台、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积极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实行全民医保,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开展从业人员岗位培训,确保社区医护人员培训率达80%以上。要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主动深入社区,贴近家庭,贴近群众,送医上门,努力为居民提供“零距离”的卫生服务,全面提高辖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
宣福根委员说,看病难看病贵从现象上看,有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够合理、政府卫生资金投入不足、医疗保险覆盖面较小、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存在混乱现象等原因,所以仅靠卫生管理部门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应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不能变,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人民群众权益的责任不能变。第一,公立医院必须回归公益性质,要设立几所贫民医院,保证收费低廉;政府财政保证经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第二,医、药分开,切断以药养医的供血脐带。第三,开设平价药店以平抑药价,在网上公布药品和医疗器材价格,通过阳光化监督机制抑制药价虚高。第四,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发挥社区医院作用。第五,联医联保,方便就医;划账支付,实报实销;政府监督,医保结账。第六,就医人有权选择药店配药和在其他医院做医疗检验,检验结论报告在一定范围内通行有效。
关注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王宏景代表说,着力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改善城乡群众生活条件是今年宝丰县要着力干好的事。今年,我们确定了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500人、为下岗失业人员新增小额担保贷款200万元,农村低保对象增加到1.28万人,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30%%等目标。同时,筹措资金3000万元,建设县人民医院新病房楼,新增床位250个;筹措资金210万元,再改造3个乡镇卫生院,加快村卫生所(室)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解决城乡特困群众就医难问题。筹措资金1000万元,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6000座。筹措资金1080万元,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筹措资金3000万元,修建20公里县乡公路,完成70公里“村村通”工程,进一步改善群众的出行条件。筹措300万元,建设文笔山广播电视发射塔,改善广播电视信号差的状况。
把财政支出的着力点放在为群众办实事上
赵军代表说,随着财力的进一步增强,我们将依托工业经济的发展壮大,实行订单培训,大力培训农民工和城镇居民,解决群众的就业难问题;在“两免一补”的基础上,免收书本费,积极推行高中义务教育,解决困难家庭孩子就学难问题;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三位一体”构成的覆盖全部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障制度,解决群众的就医难问题,消除“小病扛、大病拖”的现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
完善城乡救助体系,探索多种救助方式
孙天兴代表说,围绕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救助管理水平,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生活,是市民政局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确定的工作目标。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强化动态管理,推进分类施保,并认真做好城市低保与再就业相互衔接工作,鼓励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城市低保对象就业,是我们今年要推进的一项工作。今年还将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保障面,使全市农村低保对象由9.7万人扩面增加到12.1万人,达到农业总人口的3.3%;提高农村低保补差标准;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巩固应保尽保,严格按标准施保。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规范工作程序,积极探索多种救助方式,逐步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水平,有效缓解城乡困难群众看病难。
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经济发展
马占国委员说,改善民生是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只有不断地改善民生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在民族工作中,我们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帮助少数民族乡、村理清发展思路,不断加大对民族聚居地区的帮助扶持力度。同时,帮助少数民族聚居区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解决他们生产、发展的问题。去年市民族宗教局协调农信部门发放小额贷款135万元,扶持107户少数民族农户发展饲养业、肉类加工业和商业等,加快了少数民族贫困人口脱贫步伐,有效地增强了民族聚居地区发展经济的后劲,使少数民族群众的收入不断提高,生活状况有了较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