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工作过程中,互助土族自治县把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作为保障农民利益、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下大力气抓好各个环节工作,使34万农民步入新型合作医疗大门,参合率达到了96.12%。
这个县把减轻农民群众就医负担作为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目标,2005年采取县级医院33种、乡卫生院21种单病种实施质量控制与付费的办法。短短1年,县级医院33种单病种的平均费用比上年下降了23.49%,乡卫生院的21种单病种的平均费用比上年下降了42.59%。其中,县级医院的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肺炎3种病的平均住院费分别下降了35.9%、18.1%、25.8%;乡卫生院的正常分娩、上呼吸道感染、肺炎3种病分别下降了37.5%、17.4%、14.7%。
这个县把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低廉的医疗服务作为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核心内容,2004年以来,全县医务人员参加各种业务培训7400人次;各乡镇卫生院也都配备了X光机、B超、心电图机。同时,实行了取消“门槛费”、降低起付线、县内取消转诊手续、孕妇分娩免费制、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等一系列简便、低廉措施。这样,既巩固提高了群众的参合率、又提高了乡镇卫生院的业务建设和服务能力。哈拉直沟乡2003年的业务收入只有7万元,实施合作医疗后,业务收入逐年增长,2005年为24万元,2006年达到了39万元,原来一天来不了几个病人,现在8名工作人员忙得团团转。
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给农民带来了实惠。实施合作医疗的2004、2005两年间,这个县农民群众人均医药费负担比合作医疗实施前的2003年下降了346元,人均减负14.4%。2006年,全县全年报销金额25953172.79元,每人平均555元,得大病花费10000元以上得到二次补偿的有56人。
如今,这个县的病员流向已由原来的“菱形”分布转变为“正三角”分布:省级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就医之比为1∶4∶5,乡镇卫生院业务量增加,农村三级卫生网络中乡镇卫生院枢纽作用功能到位,农村卫生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充分利用,达到了农民、医疗机构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