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中医 >> 中医养生 >> 正文

缺铁性贫血的饮食


日期: 2013 - 12 - 23   作者:   来源:   责编: pwl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有关资料显示,贫血的老年患者日益增多,且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

老年人在发生缺铁性贫血时,除有头晕、耳鸣、乏力、心慌、气短、腹胀、恶心、呕吐、腹泻、指(趾)甲外翻呈勺状、皮肤毛发干燥、舌炎、口角皱裂外,还有如表情淡漠、对周围事物无兴趣、性格和生活习惯改变、判断力丧失等老年人特有的症状,有的还可出现易激动、失眠,长期贫血会导致抑郁症。因此,当老年人有性格和神经方面改变时,应考虑是否出现了缺铁性贫血

  导致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1。摄入铁的量不足

  由于老年人饮食量减少,加上不注意食用含铁丰富的食品,导致体内储铁量下降,从而引起贫血。一些老年人因患有胃酸不足或慢性腹泻,也会影响对铁质的吸收而导致贫血

  2。慢性失血

  部分老年人因多年患痔疮或钩虫病等引起长期慢性失血而造成贫血;某些处于绝经期的老年妇女,会因子宫肌瘤或子宫功能性出血而导致慢性失血性贫血。另外,老年人患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胃肠息肉及癌瘤等的隐匿性慢性出血也可引起贫血

  3。药物影响

  一些常用的药物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造血功能的副作用,如抗菌药氯霉素,解热镇痛药,抗糖尿病、抗甲状腺病及抗肿瘤制剂等。

  老年人患有贫血者,首先要到医院查明贫血原因,然后针对病因用药治疗。除药物治疗外,还可以通过饮食进行调养,在饮食上应重视以下几点:

  多吃含铁的高蛋白饮食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之一,蛋白质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富含铁的高蛋白饮食,可提供充足的制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原料,如动物肝肾、瘦肉、动物血制品、大豆制品、鱼虾禽肉、木耳、乳品(酸奶、牛奶、奶酪)、芝麻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动物血制品,猪血、鸭血等,容易消化吸收,被认为是防治贫血的最理想的食品。

  多吃含维生素C、维生素B12、叶酸丰富的食物维生素C可使三价铁转变为二价铁,促进铁质的吸收与利用。所以,应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尤其是绿色蔬菜和酸味较高的水果,如番茄、橘子、山楂等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B族维生素(维生素B12、叶酸)是红细胞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素,瘦肉、动物肝脏、肾脏中含量较多,绿叶蔬菜等也含有叶酸。

  适量吃点酸味食物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铁元素只有从三价转变成二价才能被人体吸收,在酸性环境下,三价铁容易转变成为易溶于水的二价铁。若是老年人体内缺乏胃酸,铁的吸收便会受到阻碍。贫血老年人一般胃酸较少,为了促使含铁丰富的高蛋白食物能在消化道被充分吸收,在平时中可经常吃些醋和酸味水果,如番茄、苹果、柑橘、猕猴桃、山楂、酸枣、苜蓿、酸黄瓜、酸菜等。

  注意食物结构与科学配餐为贫血病人安排膳食时要十分注意食物的结构,应避免每天总是吃同样的食物。食物过于单调,时间久了,不仅能引起厌食,而且还会导致某些维生素缺乏,加重贫血程度。所以在主食和副食上,尽量采用多样化食品。制作菜肴时还要常变花样,如主食除了米、面以外,还要调剂一些豆类、小米、玉米等。副食方面如瘦肉、鱼、虾、动物内脏、豆制品、各种绿叶蔬菜等,应经常变换食用,这样不仅能刺激患者的食欲,而且能使食物之间的维生素互相取长补短,提高食物的价值,有利于纠正贫血

  增进食欲,注意烹调方法贫血病人往往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因此,可适当补充锌制剂、消化酶酵母片,促进食欲与消化吸收。此外,在食物的烹调上,除注意色、香、味俱佳外,还要把饭菜做软、做烂,以利消化。消化力很差、牙齿脱落或患有慢性胃肠道疾病者,可食用肉末、肝泥、菜泥、菜末、蒸蛋羹,还应常吃豆腐、豆腐脑等,以便全面地吸收所提供的各种必需物质。为减轻贫血病人的胃肠负担,不宜吃辛辣、寒凉的食物。少喝浓茶,最好不用铝锅做饭菜。同时,还要少食多餐,饭后宜平卧30分钟,促进消化。

  科学烹调,尽量减少维生素损失 为使患者身体多利用些维生素,要采用科学的烹调方法,尽量保存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在制作主食时,淘米次数不可过多,洗米时不用手揉搓,煮粥时不要放碱。在制作副食时要选购新鲜蔬菜,最好现买现做,蔬菜要先洗后切,切后即炒、急火快炒,这样做出来的菜肴味道好。


 ·  预防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饮食安排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