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06
-
09
-
28
作者:
来源:
责编:
阅读次数:
|
1.阴虚内热型:
证候:五心烦热、口渴、喜冷饮、烦躁汗出、发热、出血、睡眠不宁、小便黄、大便干、苔黄、脉细数。
辨证:阴虚内热、血热妄行。
治则:养阴清热、凉血解毒。
方药:六鲜汤。
用量:每日300毫升,分3次口服,小儿用量酌减。
服法:每次服药时间宜在进食前或后2-3小时,加热温服。(忌口)
2、血热型:
证侯:以出血为主,包括鼻腔、齿龈、皮下、粘膜的出血、以及便血、尿血、妇女月经过多等,并有一部分阴虚内热的症侯。
辨证:血热妄行。
治则:凉血止血。
方药:六鲜汤、止血汤交替使用,止血汤每日二次,每次120毫升(半瓶),服药时间同上。
3、血虚型:
证侯:面色苍白、口唇、眼睑、指甲淡白无华、头晕、心悸、周身无力、精神萎靡、语言低微、血色素偏低、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辨证:阴血亏虚。
治则:滋阴养血。
方药:生血汤。
若有阴虚内热的症状,与六鲜汤间日交替服用,生血汤每日服二次,每次服120毫升(半瓶),服药时间同上。
阴虚内热型的十个症状:
1、手心热、足心热、不欲近衣被。
2、心中烦热、思冷饮、冷食。
3、口干、口苦、咽干、恶心。
4、睡眠不宁、盗汗、躁汗、遗精。
5、发热。(高热、低热或体温不高皮肤有热感)
6、出血。(鼻衄、齿衄、皮下有出血点等均系由阴虚内热所致者)
7、头晕、心悸、周身无力、面色苍白。
8、大便干、小便黄或黄赤有热感。
9、脉细数、大数、弦数。
10、舌苔黄或黄腻、干燥少津或焦黄兼少津。
定阴虚内热型,以上症状,有二三症即是,不必悉俱。(五心烦热为的症) 其它兼证
4、温热型:
证候:高热、口干渴、思冷饮、烦躁较甚,头痛、抽搐、呕吐、苔黄、少津、或灰黑、脉大数。
辨证:气营两燔。
治则:营气两清。
方药:1.安宫牛黄丸:成人每日服1-2丸,白开水送下。
2.紫雪丹:成人每日服3-6克,温开水冲服。
1、感冒:
证侯:发热、恶寒、喷嚏、流涕、咽喉疼痛、头痛、身痛、脉浮数。
辨证:内热感寒。
治则: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方药:解表散热汤。
用法:每日服两次,每次120毫升(半瓶),远食温服。
2、咳嗽: 证侯:咳嗽较频、吐黄痰或痰稠难咳出
辨证:痰热壅肺。
治则:清热化痰
方药:止咳化痰汤,葶苈五子汤。
用法:每日服两次,每次120毫升(半瓶)同上。
3、纳呆: 证候:食欲不振、胃脘满闷、噫气、甚则恶心呕吐。
辨证:胃失和降。
治则:消导和中。
方药:和胃汤。
用法:同上。
4、腹泻: 证侯:大便稀薄,日行3次以上,泻后周身无力。
辨证:脾虚泄泻。
治则:健脾止泻。
方药:固肠汤。
用法:同上。
5、肝炎:
证候:肋痛或不适、纳呆、呕恶、肝功化验异常。
辨证:肝胃不和。
治则:疏肝和胃,清热。
方药:清肝汤。
以黄疸为主者,治以退黄汤。
服法:同上。
6、肝脾肿大、皮下结节:
证属:气滞血瘀。
治则:理气活血。
方药:(1)理气活血汤。
(2)糊脾药外糊脾部。
服法:同上。
7、口腔溃疡:
证属:胃火盛。
治则:解毒消炎。
方药:口腔溃疡散。
用法:外涂局部。
8、幼稚细胞高:
证属:热毒炽盛,治宜加重清热解毒。
方药:清热解毒汤。
服法:同上。
|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