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年人胃癌的发生,除与不良饮食习惯、环境等因素有关外,还与遗传有一定相关性。”这一结论是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专家、国际遗传性胃癌协作组成员教授等,在近日完成的一项教育部高校优秀教师奖励计划基金课题研究中得出的。
我国是胃癌高发的国家,胃癌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但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显示,青年人群中胃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青年人所患胃癌的临床症状欠典型,特别是青年人对胃癌认识不足,早期就诊率不高,从而造成较多的误诊和漏诊。
胃癌遗传由染色体畸变引起
癌症的家族遗传现象,目前认为可能由染色体畸变引起,这种染色体畸变有时会遗传给后代,但这种遗传并不是直接的癌症遗传,而是个体易发生癌症的倾向。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有缺陷时,可增加对胃癌的易感性,不能及时把突变细胞消灭在萌芽阶段,导致胃癌发生。
A型血的人更容易患胃癌
ABO血型的研究表明,胃癌与A型血有联系,但仅与弥漫型胃癌有关。Correa报道,164例弥漫型胃癌的49%为A型血占38.3%。弥漫型胃癌与A型血有联系是一个遗传的倾向。近来随着分子遗传学在人类癌症研究中的应用,人们逐渐认识到癌症是激活的细胞基因的显性作用。这实质上是由于一些基因突变引起的,这些突变破坏了控制和调节正常细胞生长和发育的协调性,从而导致细胞的异常繁殖。但研究遗传因素在人类胃癌病因中的作用较为困难,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遗传免疫与胃癌
胃癌流行学研究提示,环境因素可能是胃癌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原因,遗传和免疫在胃癌形成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1980年Correa从流行病学角度把胃炎分为自身免疫型、高分泌型和环境型。认为自身免疫型主要与免疫机制有关,常有恶性贫血,病变主要累及胃底及胃体,后期常导致全胃萎缩,有遗传倾向。在哥伦比亚的调查发现,慢性萎缩胃炎符合常染色体阴性遗传法则,是否发病受年龄和母亲的影响较大。在被研究的人群中,萎缩性胃炎的基因携带率为61%,若母亲为患者,子女中的72%到0岁时亦患萎缩性胃炎;若母亲为正常人,则子女中的患病率为41%。还发现伴有弥漫性胃体炎的恶性贫血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