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有活力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它是一种较常见的
妇科疾患,本病常引起患者疼痛、不育、性交困难,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此外,本病部分患者丧失劳动力。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内壁以外的其他部位而引起的一种
疾病, 易于浸润和复发,最常发生的部位有卵巢、子宫直肠陷凹、子宫骶骨韧带、子宫颈、盆腔腹膜等处,故也称"盆腔子宫内膜位症"。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良
性病变,则称"子宫肌腺病"。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在月经周期中,随着女性激素的影响,呈周期性出血和内膜碎屑脱落而产生症状。本病主要表现为继发性
痛经,且呈进行性加剧,下腹疼痛、性交痛、
月经失调、不孕、盆腔肿块等。发病后症状进行性加剧,直到更年期卵巢功能衰竭绝经,症状才消退。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的率尚无确切资料,从现有文献报道来看,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约为6%-8%,约占
妇科门诊总数20%,占住院病人总数5%左右。在无症状的妇女中,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为2%-22%;在
痛经的妇女中,其发病率为40%-60%;在不育的妇女中,其发病率为20%-30%;在
妇科经腹
手术中,约有10%-25%的患者术后诊断为
子宫内膜异位症。典型的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盆腔检查多发现子宫后倾固定,后穹窿处有触痛;子宫骶骨韧带外或子宫直肠窝可触及黄豆大的痛性结节。如果有卵巢子宫内内膜异位囊肿存在,在子宫的一侧或双侧可触及囊性或囊实性肿块,与周围有粘连。
子宫内膜异位性囊肿大小多不超过10c m。阴道直肠隔可以触及痛性结节,如果病灶向后穹窿穿透者,在后穹窿可以见到紫蓝色结节,月经期可有出血。
本病发生的高峰在30-40岁。
子宫内膜异位的实际发生率远较临床所见为多。如在因
妇科其他病行剖腹探查时及对切除的子宫附件标本仔细作病理检查,可发现约20-25%患者异位的子宫内膜。
异位的子宫内膜可发生于身体许多部位,其中主要者有子宫肌层、子宫韧带(圆、阔、骶)、直肠阴道隔、腹膜(覆盖于子宫、输卵管、直肠、乙状结 肠或膀胱的部分)、脐、剖腹手术疤痕、疝囊、阑尾、阴道、外阴、宫颈、淋巴结等。少数有发见于手臂、大腿、脑膜 、心包腔者。
子宫内膜异位症月有所谓内在性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在性
子宫内膜异位症之称,前者指
子宫内膜异位于子宫肌层者,后者指子宫以外其他部位之
子宫内膜异位症。
(编辑:游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