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质腺瘤27 例,共发现27 个肿块,均为单发。结节性增生23 例,多发3 例,单发20 例,共发现28个结节,5 例同时做脑MRI 检查,发现垂体微腺瘤。 2 .2 CT 误诊情况 术前CT 诊断正确者47 例,诊断正确率为94%。误诊3 例,CT 诊断为肾上腺占位性病变、肾上腺腺瘤、腺瘤或结节性增生各1 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结节性增生。
3 讨论
3 .1 CT 检查方法 林喜荣[2]认为,常规行5mm 薄层扫描,有利于发现0 .5~ 1cm 病变,而我们认为常规行2mm 的薄层扫描更有利于观察0 .5cm 以下的病变,对肾上腺结节性增生的病例尤为重要。对于2mm 薄层CT 未发现肾上腺异常者,若临床仍怀疑肾上腺病变,可进一步行1mm 的薄层扫描。螺旋扫描比顺序扫描更有利于显示病变,因肾上腺体积小,螺旋扫描可避免顺序扫描时多次屏气造成的病变遗漏。此外,应常规行平扫加增强,注意肿块的密度及强化程度,有利于病变的定性诊断。 3 .2 皮质腺瘤的CT 特征 本组10 例醛固酮腺瘤的CT 特点是:(1)肿块较小,直径0 .8~ 2cm。(2)密度低,CT 值均在10HU 以下,甚至为负值。原因与大部分腺瘤细胞浆内充满类脂颗粒或空泡有关[4]。 (3)轻度强化或无强化,与文献报道[2]一致。本组增强后CT 值均在40HU 以下。(4)5 例显示有部分包膜。(5)对侧腺体均正常,这些典型的CT 征象结合临床表现可提示醛固酮腺瘤的诊断。由于其密度低,无明显强化,与结节性增生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本组14 例皮质醇腺瘤CT 特点是:(1)中等大小,为2 .5~ 3 .5cm。(2)稍低密度,CT 值为20~48HU。(3)轻至中度强化,增强后CT 值<70HU。 (4)对侧腺体萎缩。(5)9 例显示有部分包膜。(6)11例对侧腺体萎缩。对于鉴别结节性增生时有一定意义。本组3 例无功能性腺瘤的CT 表现与皮质醇腺瘤类似,与醛固酮腺瘤较易鉴别。 3 .3 结节性增生的CT 特征 (1)结节较小,本组28 个结节,26 个为0 .3~ 1cm,仅2 个结节为2 .5cm。 (2)几乎全部为等密度结节,仅1 例为低密度结节。 (3)等密度结节全部有明显强化,增强后CT 值在80HU 以上,或CT 值增加了50HU 以上。(4)同侧及对侧腺体弥性增大。(5)均未显示包膜。笔者认为:在普遍性增大的腺体上,见到1 个或多个等密度结节,强化程度亦与周围腺体一致,增强后CT 值在80HU 以上或CT 值增加50HU 以上,具有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 3 .4 皮质腺瘤与结节性增生的鉴别诊断 从本组病例CT 分析结果看,以下几点具有鉴别意义:(1)结节的密度及强化程度:腺瘤常为低密度或稍低密度,无强化或增强后CT 值<70HU,或与平扫比较CT 值增加<40HU;而结节性增生呈等密度,明显强化,增强后CT 值<80HU 或CT 值增加>50HU。(2)周围及对侧腺体:如果萎缩,支持腺瘤;如果增大,支持增生。后者在皮质醇症较常见。(3)大小:腺瘤常>1cm,增生常<1cm。(4)边缘情况:多数腺瘤可显示部分包膜,而增生无包膜。(5)结合临床:腺瘤多见于皮质醇症,垂体无微腺瘤;增生也多见于皮质醇症,垂体大多有微腺瘤。综合以上各点,尤其注意结节的密度及强化程度,CT 可以鉴别腺瘤和结节性增生。 3 .5 误诊原因 3 例结节均<1cm,呈等密度,CT未作出明确的定性诊断,病理诊断为结节性增生,误诊的原因是忽视了临床及生化检查。患者均因高血压待查就诊,无皮质功能亢进。1 例因结节较大,为2 .5cm,且密度较低,CT 值为负值,误诊为腺瘤。回顾分析,结节呈椭圆形,无包膜,同侧腺体略饱满,对侧腺体无萎缩,患者以肾上腺性特征异常就诊,血生化检查:皮质醇及睾丸酮轻度升高,应该考虑到结节性增生的可能。从误诊原因分析来看,常规行CT 平扫及增强扫描,仔细分析结节的密度改变及邻近腺体情况,并密切结合临床及生化检查,术前CT 鉴别腺瘤或结节性增生的定性准确率可达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