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中学地理教师杨明在医院做了近视手术,术后眼前有雾感,医生解释这是短暂恢复期内的必然反应,无须担心。然而三个月后,杨明的眼前仍然一片模糊,重回医院问询时,戴着框架眼镜的主刀医生宣布,高阶像差增大是手术没法解决的痼疾,杨明该做的是“适应”而不是“治疗”。究竟近视手术有没有作用呢?
中国近视手术数量居世界首位
据了解,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近视人群,在13亿国民中,超过30%的人看不清这个世界。在中学生中,近视发病率超过一半,而在大学生中,甚至高达70%~80%。由于框架眼镜影响美观,不方便运动,而隐形眼镜本身就有一定的问题,再加上入学、招飞及参军体检时,对视力又有诸多要求,准分子激光手术应运而生,并日益受到越来越多近视患者,尤其是学生的青睐。有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至少有70万人通过手术摘掉眼镜,近视手术数量居世界首位。
近视手术存在视力消失等风险
与国内近视手术的火爆相比,国外对准分子手术则极为谨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附属医院对1019名接受近视手术者进行的研究发现,8.6%的病人在手术当中或手术后,出现了与角膜瓣有关的并发症,如角膜瓣移位、角膜瓣起皱等,造成视力模糊或有异物感。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警告说,近视手术可能存在危险和一些并发症,包括永久性的视力消失、术后附加的治疗、手术的效果不持久等。根据美国眼科协会的统计,有5%~15%的病人在接受近视手术后不得不进行另外的手术治疗。英国卫生部门调查发现,近视手术的并发症高达10%,并一度在英国国内叫停准分子激光手术。
眼科专家说,手术仅仅是一种矫正近视的可选择方法之一,不是所有近视眼都适合手术。近视手术实施前,检查结果应如实向患者告之,并科学地和实事求是地答复患者提出的问题,既不夸大手术效果,也不回避手术风险。
矫正视力用眼镜安全有效,比手术可靠
据了解,LASI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手术本身是激光技术发展到现在最为成熟的一项技术,但是手术就有风险,由于个体差异的关系,不同的角膜对激光的吸收程度不同,做出来的效果也不同。当然也有一些其他因素会左右手术结果。
事实上,近视手术矫正视力的同时,其他视觉质量的降低几乎是视力回复的必然代价。由于正常人的瞳孔变化范围都会大于手术设定的切削光区,所以从手术原理上分析,任何一个术后患者都会出现眩光,只是大部分人的大脑能够在术后一段时间内适应视觉质量的变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所长母国光也曾表示,从矫正视力来看,已有的框架眼镜及隐形眼镜既安全有效又成本很低。舍这些成熟的方法不用,硬要采取带有不安全和有后遗症的LASIK手术,这不能不令人质疑。
其实,究竟是戴眼镜还是做手术,众多近视患者有一个参照,看看那些进行近视手术的主刀医生到底有多少还是戴着眼镜的吧。既然主刀医生都在戴眼镜,那么除非必要,近视患者何必一定要进行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