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亚健康 >> 饮食与保健 >> 正文

亚健康 健康的最大威胁


日期: 2007 - 02 - 25   作者:   来源: 转   责编: zhaom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据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成果研讨会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人70%属于亚健康人群,而其中的70%左右都是知识分子。由于长期透支健康,很多人不是这病就是那病,有的人甚至英年早逝。

  据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成果研讨会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人70%属于亚健康人群,而其中的70%左右都是知识分子。由于长期透支健康,很多人不是这病就是那病,有的人甚至英年早逝。

  英年早逝的悲剧屡屡重演

  据调查,我国“英年早逝”悲剧大都发生在45~55岁年龄段的中年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只有53岁,比全国平均寿命低17岁,中年知识分子死亡率超过老年人的两倍。近5年来,中国科学院所属的7个院所和北京大学的医生、教授共134人谢世,中科院系统在职科学家平均寿命只达到52.2岁。

  什么原因让这些社会精英们遭遇如此悲剧呢?据医学医生多年的研究成果证实,英年早逝者91%是因为后天自身因素。知识分子英年早逝的主要原因,不能不说是牺牲在亚健康的沼泽里。以新闻工作者为例,在知识分子中,他们是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任务重、亚健康分布密集的人群。近两年新闻界噩耗不断,60岁的原新华社社长郭超人、50岁的《楚天都市报》总编辑杨卫平、51岁的《海南日报》总编辑邹爱国等相继去世。今年上海10家主要新闻单位联合搞的大规模调查表明,去世的新闻工作人员中,死亡年龄高度集中在40岁至60岁这个年龄段,占78.6%,平均死亡年龄为45.7岁。更令人警醒的是,在职人员中,健康者仅为18.4%,患病者为8.9%,其余不同程度处于亚健康状态。

  疾病控制和健康教育医生说,亚健康状态介乎健康与疾病之间,是非病非健康的过渡状态。生活方式疾病不是在一瞬间发生的。在疾病出现前身体会出现许多亚健康症状,如乏力、疲劳、失眠、消瘦、食欲不振、肌肉酸痛、胸闷心慌、易激动、易烦躁、没精神或感觉生活没有意义等,预示着明天可能各种严重躯体病变的来临。医生们认为,亚健康是病前状态、临床前期、疾病先兆。出现亚健康就是给健康亮了黄灯,只要注意还可以恢复。但可悲的是,许多知识分子却在亚健康的沼泽里越陷越深,最后失去健康甚至生命。不久前,北京1866名知识分子接受了体检,结果显示,患有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症、白内障高血压病、癌症等疾病者的比率竟高达84.6%,尤其是40~59岁组的患病率高达90.4%。(JF:Page)  一些医生甚至认为,如果知识分子不注意调整亚健康状态,不久的将来,这些人中的2/3将死于心脑血管疾病,1/10将死于肿瘤,1/5将死于吸烟引起的肺部疾病和糖尿病等代谢障碍性疾病以及过劳和意外,只有1/10的人有希望安享天年。

  亚健康是知识分子的职业病吗

  在当今社会,人群的健康状况分布像个两头尖尖的橄榄球:15%的人是健康状态,称第一状态;15%的人属于疾病状态,称第二状态;其余70%的人都属于亚健康状态,即第三状态。在亚健康人群中,知识分子尤其是中年知识分子是绝对的主力军,高达70%。如此高比例的知识分子处于亚健康状态,不能不说亚健康在知识分子中带有某种职业特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通常把疲劳、神经衰弱、肌肉劳损等亚健康表现俗称为知识分子“职业病”。

  在国际医学界,亚健康属于与工作相关疾病,也就是因为工作原因引起的疾病。据了解,许多发达国家已把其列为职业病。例如亚健康的一种表现,由于坐姿工作时间过长,造成肌肉劳损,又称“颈、肩、腕综合征”,在许多发达国家都列为职业病,并且高居职业病发病率的榜首。由于亚健康过度疲劳造成的猝死被俗称为“过劳死”,在日本属于职业病的范围。日本之所以把“过劳死”定为职业病,是因为他们分析了100名“过劳死”的人,其中90%是长期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

  然而,在我国,今年5月1日修改后实施的《职业病防治法》的职业病范围中是不包括亚健康造成的各种综合征和“过劳死”的。虽然我国知识密集型为主的第三产业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一些大城市已占60%,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近,但是我国目前认定的职业病102项,基本限于工业生产范围。《职业病防治法》把“职业病”定义为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这就意味着,亚健康这种与知识分子工作相关的疾病不属于法律的保护范围。据了解,划归为职业病就意味着可以受到国家在经济、医疗等多方面的法定保护,所以国家非常慎重。(JF:Page)  谁能把知识精英拉出“沼泽地”

  我国许多医生都主张应当将亚健康等与工作有关、受职业有害因素损害的职业多发病纳入调整范围,因为这样有利于对知识分子健康的保护。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于永中教授说,他和他的同行们会继续努力,把亚健康等与工作相关疾病定为职业病的意见,提交给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委员会。然而,医生们并不认为知识分子的亚健康主要由国家负责。因为,即使亚健康没有列入我国职业病的范围,但劳动法和其他一些法规做了相关规定,可是在现实中,国家规定的8小时工作制、休假制度等很少有人当回事。仍然以上海新闻工作者调查结果为例,国家早有明文规定的公休假制度只有6.9%的人全部享用,还有21.2%的人部分享用,而高达64%的人没享用公休假。

  究其原因,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面临的残酷竞争压力是一个重要原因,平时做不完的工作让知识分子们陷在亚健康的沼泽中无法抽身。某公司一位软件编程员无奈地说,一旦有项目要做,必须从早到晚、从深夜到黎明,否则思路中断很难继续下去,自己恨不得不睡觉,还谈什么8小时工作制。虚弱、头疼、没胃口,是他工作两年后的“收获”。他去医院,医生明确告诉他是生活的没规律和精神紧张造成的,没有特别好的治疗办法,要求他今后注意休息。他说,在这个行业,这些症状很普遍,大家都是忍着,继续更努力地工作。

  现在最让他害怕的不是健康,而是自己头脑经常处于麻木状态,无法正常工作,他担心会因此失去工作。

  据了解,在国外,尽管一些国家的职员工作强度很大,但公司会给员工提供各种休息娱乐,缓解这种紧张状态。在国外,半小时午休制度、带薪休假制度、定期查体制度等都强制执行,公司认为这会令职工产生更高的工作效率。这种健康观念是目前中国许多单位,尤其是大多数企业老板未能正确认识的。不过医生们相信由于未来50年中国对知识分子健康的需求日益迫切,规范单位健康用人制度是迟早的事情。

  但是,许多调查结果表明,近一半的知识分子生病坚持照常上班;近八成的人很少参加体育锻炼,近半数人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无法保证,都是因为缺乏自我保健意识的原因。调查表明,知识分子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事业期望值高,他们最担心的是自己专业能力有限,并希望通过超负荷的工作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有这样一个痛心的事例,新民晚报的一名中年记者因病痛得佝偻身体,还坚持出门采访,在门口被部主任拦下,急送医院,结果查出已患了不治之症,不久去世。所以,深陷亚健康的沼泽,知识分子自己应该负最大的责任。(JF:Page)  注意身体给自己的信号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每个人的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既有坠入疾病深渊的可能,更有成为健康人的希望。细究之,亚健康是个大概念,包含着前后衔接的几个阶段,有些接近于健康,有些接近于疾病。关键看你如何善待自己。

  医生说,亚健康状态各阶段之间的关系就像互相衔接的区间车一样,从健康驶向疾病。其中,与健康紧紧相邻的可称作“轻度心身失调”,它常以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为主症,但是这些失调容易恢复。它约占知识分子的25%~28%。如果放任这种失调持续发展,可进入“潜临床”状态,此时潜伏着向疾病发展的高度可能。在知识分子中,处于这类状态的超1/3,且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比例陡增。他们的表现被医生归纳为3种减退: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表现为慢性疲劳或持续的心身失调,常伴有慢性咽痛、反复感冒、精力不支等。知识分子中这类群体比较集中地表现为“三高一低”倾向,即存在着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在知识分子亚健康人群中,最危险的是有超过10%的介于潜临床和疾病之间,处于“前临床”状态,指已经有了病变,但症状还不明显未求诊断。这部分知识分子多是那些忽视查体、漠视健康的人。

  医生认为,知识分子走出亚健康,除了保持平衡的生活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善待压力外,进入30岁的知识分子应完善定期体检制度,留心身体发出的异常信息。伊沙多尔·罗生福博士是美国最著名的内科医生和健康医生之一,他说,感谢上天赐予我们各种身体的危难警讯,让我们好好地珍惜这些有用的信号。这样的信号有很多,如不痛不痒逐渐增大的肿块,持续性消化不良伴消瘦,久治不愈的干咳伴痰中带血,原因不明的大便带血或大便习惯性改变,久治不愈和反复发作的皮肤溃疡、疖、痈,经常性头晕、头胀痛、胸心痛等。尤其是出现“潜临床”状态症状应立即找医生咨询,因为其有可能向真正的疾病发展。

  另外,亚健康又称“慢性疲劳综合征”,经常感到疲惫不堪,是典型的“亚健康状态”,表明身体的主要器官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专家们认为,当你频繁出现非疾病原因的头晕头痛、目眩、面红目赤、口干口苦、心悸失眠、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易怒、焦躁等症状时,说明你已过于疲劳,身体需要调整。如果同时伴有性欲降低、性功能衰退甚至对人生失去信心时,说明你已严重超负荷。这些症状都是身体受不了而传递出来的信号,提醒你应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且最好到医院检查。


 ·  如何原理胃炎健康饮酒?
 ·  肥胖是健康长寿之大敌
 ·  艾滋妈妈怎样生个健康宝宝?
 ·  危害男性精子健康的8个因素
 ·  新生儿的大便是健康的评测表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