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心脏病有很大的讲究,把握住了边可以药到病除,为心脏病患者解除病痛。具体是:
心脏病治疗要对症下药
了解治疗的方法首先得知道心脏病的种类。按照西医分类有冠心病、高心病、风心病、心肌炎等。还有早搏、房颤、心衰等临床病症等情况。病症不同治疗就不同。中医则有惊悸怔肿、胸痹心痛、水肿等病名。中医治疗讲得是辨证论治,就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将病人的症状、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后,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法。同一种疾病,由于不同的体质,或在疾病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症状,如同样是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就有寒热虚实之分。寒证宜温,热证宜清,虚证应补,实证应攻。虚证又分气虚、阳虚、阴虚和血虚。治疗则相应有补气、温阳、滋阴、养血的差别;实证具体还有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的不同,治疗则相应有理气、活血、化痰、散寒等的差别。总而言之,不同的病症下药就不同。
因人而异,“攻守”平衡
临床上心脏病常出现虚实夹杂等错综复杂的征候。治疗原则为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以达到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碍邪,准确掌握好分寸,治疗才会更有效。否则,就难收到好的疗效。
此外,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中医治疗还要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具体的说就是要根据季节气候、地域环境和患者身体情况的不同,来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例如,对于心阳虚的患者,如在炎热的夏季,或在南方,外界阳气旺盛,温阳的药就用得轻一些;如在寒冷的冬季,或在北方,温阳药物就用得重一些。同时,还要结合患者的具体体质等情况来考虑。如果是阴虚的患者,正好和上述情况相反。还有,随着中医的治疗,患者的病情逐渐出现变化,其中医辨证的证型也会发生变化,此时,就应相应的调整治疗方药。例如,一些心衰的患者,初诊时中医辨证多属阳虚水泛,经过中医温阳化气行水治疗后,水肿消退,畏寒肢冷等阳虚情况改善,而多表现出气阴两虚的征候。如不及时改用益气养阴的治疗,则会出现口干、舌红等化燥伤阴的表现,不利于病情的康复。
谨慎对待广告宣传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面上治疗心脏病的中成药广告很多,而这些中成药中大多以活血化瘀为主。主要适用于血瘀型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而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冠心病患者,更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心脏病患者。且某些含有香料药物较多的中成药久服可能有耗伤气血的作用,应立即停止,调整药物。另外,药物成分并非是名越响越好,价格也并非是越贵越好。“一分钱,一分货”的说法在治疗中不太适用。事实上,大多数治疗心脏病的中药饮片价格都不贵。心脏病患者服用中药绝不能赶时髦,跟着广告走。而应在正规中医师的指导下,正确选择药物治疗,定期复诊。如突然出现病情变化,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