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心血管 >> 心脏瓣膜病 >> 正文

心脏瓣膜置换的手术适应征


日期: 2006 - 04 - 19   作者:   来源: 飞华健康   责编: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www.999120.net
  心脏瓣膜病在世界各地均属多发病,造成心脏瓣膜衰坏的原因包括:风湿性心肌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感染及外伤等。


  据分析,在我国人群死亡原因中,心血管病已占首位。我国成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为2.34‰-2.72‰,按10亿人口估算,成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约150万人。因瓣膜病变严重可能需要实施人造心脏瓣膜替换手术的病人,大约20万例,这些病人多数为青壮年,如不能及时手术换瓣,将对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适应证主要根据病人心脏瓣膜的损坏程度。凡是瓣膜病变严重又无法做成形手术的患者,只要全身情况允许都应争取实施瓣膜置换手术,病人的年龄没有绝对限制。


  现就一些常见的病变略述如下:


  1、二尖瓣狭窄:如果瓣叶活动良好,仅为交界部粘连或轻度瓣下损坏,可争取行闭式扩张术或直视成形术。如果瓣膜钙化或漏斗样改变,则需要实行瓣膜替换手术;


  2、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瓣环扩大或交界部局限的瓣叶卷曲者,可以争取实施直视成形手术。瓣叶穿孔、腱索断裂等、若成形手术难以完全矫正或成形手术失败,宜实施二尖瓣置换手术。二尖瓣狭窄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大多数需要换瓣;


  3、三尖瓣损坏:通常三尖瓣不做换瓣手术。只有病变严重时才实施瓣膜置换手术;


   4、主动脉瓣狭窄: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常可在青少年时期实施直视切开手术,中老年主动脉瓣狭窄多为先天性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的基础上钙化所致。需要实施主动脉瓣置换手术;


  5、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由瓣环扩大、瓣叶撕裂穿孔、卷曲或脱垂等引起,通常应实施瓣膜置换手术。只有主动脉瓣轻度脱垂才可能做成形手术;


  6、肺动脉瓣病变:多为先天性畸形,很少需要换瓣,常需实施带瓣管道右心室-肺动脉转流术。


  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相对禁忌症:


  1.风湿活动未被控制或控制不足3个月;


  2.心力衰竭合并心肌缺血损坏者如主动脉瓣狭窄的晚期病人,心功能有所改善,仍争取手术;


  3.肝、肾功能或全身情况太差而不能经受手术的患者;


  4.细菌性心内膜炎病人已出现败血症并多处感染者不宜手术。人造心脏瓣膜的选择:瓣膜置换手术中采用何种人造瓣膜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要考虑患者的年龄、职业、体力、精神状态,病人对瓣膜选择的意见,患者的心肌情况和患者能否接受长期的抗凝治疗等。


  生物瓣膜有良好的血液动力学,血栓栓塞率低,部分病人可不需要长期抗凝治疗,但是生物瓣膜的最大缺点是耐久性差。因此生物瓣膜主要用于以下患者:1.希望妊娠的育龄妇女;2.就年龄而言,60岁以上患者应首选生物瓣,50岁以下宜选择机械瓣,这样可以保证其耐久性并避免生物瓣在青少年中发生钙化;3.有出血性素质和出血性疾病以及其它原因而不能接受长期抗凝治疗的患者;4.根据病人的经济条件和保健条件,在农村无法进行抗凝治疗者宜选用生物瓣;5.三尖瓣是所有瓣膜置换栓塞中血栓栓塞率最高的部位,这可能与此部位压力低,血流缓慢有关。临床观察在三尖瓣部位血栓栓塞率以碟瓣最高,球瓣次之,生物瓣膜最低,因此三尖瓣部位的瓣膜置换采用生物瓣膜比较理想。机械瓣的耐久性好,就目前情况来说,无论何种材料制成的机械瓣植入心脏后,都需要患者终生抗凝治疗。随着整个心脏外科与体外循环技术的进步,瓣膜外科手术安全性明显提高。换瓣手术的死亡率目前在5%左右,而且与人造瓣膜种类无明显关系。

  换瓣手术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手术前病人身体状态,主要是心脏代偿功能与肺血管病变;附加心脏手术,例如换瓣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者危险性较大。目前,即使患者年龄偏大或再次手术也不十分困难。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护理知识
 ·  心脏瓣膜置换术
 ·  心脏瓣膜置换的手术适应症
 ·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