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心血管 >> 心肌梗塞 >> 正文

心肌梗塞猝死高发时刻!


日期: 2012 - 10 - 30   作者:   来源: 中国导医网   责编: gj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很多疾病的发生与恶化具有明显的时间特点,在某些时间段人的生命力特别脆弱,最易被病魔所击倒,被称为“魔鬼时间”。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很多疾病的发生与恶化具有明显的时间特点,在某些时间段人的生命力特别脆弱,最易被病魔所击倒,被称为“魔鬼时间”。现在,专家们已大致弄清了这个“魔鬼时刻”的变化情况。专家特别提醒说,这几个时段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应引起大家重视,从而做好预防工作。

  一天之中的“魔鬼时刻”

  当你清晨从梦中醒来,便进入了一天中的第一个“魔鬼时间”段(清晨6~9时),诸如心脏病、中风、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乃至癌症等疾患,就在你的身边蠢蠢欲动,例如,心肌缺血的发作高峰为早晨7~8时;心律失常的发生以早晨6~9时最频繁。另外,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过4769例心肌梗死病人,其中28%在早晨6~10时发病。

  一天中的另一个魔鬼时间段是在傍晚以后,此时心脏病发作几率再度升高。假如你在晚间7时左右饮酒,肝脏排除酒精所需的时间比一天中其他任何时间都要长,故此时饮酒最易醉人,肝脏也最易受损。

  一天中,人最危险的时刻要数黎明。据研究表明,人在黎明时分,血压、体温变低,血液流动缓慢,血液较浓稠,肌肉松弛,容易发生缺血性脑中风。调查显示,凌晨死亡的人数占全天死亡人数的60%。

  一周之中的“魔鬼时刻”

  在一个星期中,星期一是心脑血管病人的危险时间,发病及死亡危险比其他几天高出40%,在德国称为“黑色的星期一”。

  此外,芬兰专家也证明,星期一中风最多,星期天下降至最低。

  防范措施是:清晨起床后服一片阿司匹林,不要出远门,老年人要有家人陪伴,以防不测。

  一月之中的“魔鬼时刻”

  一个月里对生命最有威胁的是农历月中,这与天文气象有关。众所周知,月亮具有吸引力,它能像引起海水潮汐一样,作用于人体的体液。

  每当月中明月高挂之时,人体内血液压力可变低,血管内外的压力差、压强差特别大,这时容易引起心脑血管意外。

  一年之中的“魔鬼时刻”

  一年中,有四个魔鬼时间段,即最热与最冷的几个月,一般说来,当夏日气温升至35℃以上,即对人体构成威胁。至于冬春季节,寒潮是继酷暑之后的又一“杀手”。每一次寒潮降临,医院门诊及住院人数都会骤增,死亡率也会上升。对生命而言,一年中最危险的月份要数12月。调查表明,该月份死亡人数居全年各月之首,占死亡总数的10.4%。

  据分析,这与气候寒冷、环境萧瑟,人到岁末年关,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抵抗力、新陈代谢低等有关。此时,一些慢性病常常会加重或病情变化大。值得一提的是,史学家通过考证发现,明朝、清朝的二十几位皇帝90%死于最热的7、8两月和最冷的腊月、正月,这正是对以上规律的印证。

  一生之中的“魔鬼时刻”

  人的一生,中年是个危险的年龄阶段。人到中年,生理状况开始变化,会出现内分泌失调,免疫力降低,家庭、工作、经济、人际关系等压力增大,增大的种种负担导致中年人心力交瘁,疲惫不堪。

  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意思是说这两个年龄的人很容易去世。有道理吗?科学家的回答是肯定的。

  科学家们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发现人的生命有一个周期性的规律,大致是7~8年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每个周期中存在着生命活动的高潮和低潮。一般周期的中间年龄为高潮,而周期的始末为低潮。高潮称健康稳定年龄,人的免疫能力较强,去世的人就少;低潮称健康减弱年龄,人的免疫能力较弱,去世的人相对较多。

  7年的周期为7、14、21、28直至84岁;8年的周期为8、16、24、32至72岁,而73和84这两个年龄都超过了古稀之年,人体的免疫能力减弱了,再加上处于生命周期的低潮期,去世的人相对就会多一些。


 ·  会导致猝死的一些心血管疾病
 ·  预防心源性猝死
 ·  猝死和心脏病有什么关系
 ·  引发猝死有什么病
 ·  猝死原因会有什么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