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灌注流量及压力 体外循环开始,先缓慢起动动脉泵,再缓慢开放静脉引流,维持良好的动、静脉平衡,防止引流过渡或引流不足,阻断升主动脉前尽可能避免发生或缩短室颤时间,尤其在并行循环暂时不降温的病例。体外循环过程中灌注流量维持在2.0-2.8升/分/平方米,动脉平均压力维持在50-80mmHg左右,如果动脉压力高于90mmHg时应加深麻醉或用降压药物,灌注压力高低并不能代表组织灌流好坏。为了判定体外循环过程中组织灌注情况,持续监测静脉血氧饱和度十分重要,静脉氧饱和度维持在65%-75%,表明组织灌流良好。在有条件的医院,可选用离心泵,以备术后进行心室辅助循环。
2、温度 体外循环中常规监测鼻咽温度、直肠温度、血温及水温。体外循环转流开始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例应在放置好左心引流管后才开始降温。降温过程应尽量均匀,使心脏逐渐耐受温度的变化,尽可能避免室颤发生。单瓣替换鼻咽温度一般降至28℃左右,双瓣降至26℃左右。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降至25℃左右。复温时,注意水温不宜高于血温10℃,温差过大产生微气栓。升主动脉开放前,血温达28℃以上,鼻咽温、直肠温分别达到37℃及35℃停机。
3、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体外循环中钾离子的平衡至关重要,低血钾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瓣膜病人术前多已长期服用强心利尿剂,极易发生低血钾。低血钾可导致严重心律紊乱,室颤。灌注师应根据血钾检查、参考温度、尿量、酸碱度及转流时间长短判定补钾量,使血钾浓度维持在3.5-5.5mEq/L.纠正低钾时应注意镁的补充,常规用量为0.5mEq/kg分次加入,复苏前根据监测血钾浓度补充;复苏后补钾尤应注意,不可一次大量影响心脏的复苏。
在注意调节电解质平衡的同时,应注意调节酸碱平衡,二者之间相互联系。根据血气分析(α-Stat)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