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999120.net
目前,超声医学在临床上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心脏的超声检查已逐渐成为每位从事超声专业的医技人员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在国外的医院及我国的心脏专科医院,超声心动图检查由心脏专科的医师进行。对于较为缺乏心脏专科的相关理论和临床经验的超声专业人员,如何提高心脏超声检查的诊断水平,无疑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要达到较理想的超声诊断,首先应有熟练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才能获得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所必需的声像图像(包括静态和动态);随后,根据这些超声心动图的信息,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甚至其它的实验室,包括X线、MRI、ECT、UFCT、等影像学的检查资料,最后做出正确的超声心动图报告。本文的重点放在后一个步骤,因为前一个步骤,可以由心脏科医师,也可由超声心动图的技师完成,而后一个步骤,则是超声心动图医师的职责。 一、对超声心动图测量资料的判断 (一)应有相对的概念 1.总体的相对的概念 在日常工作中,各个地区、各个医院可能都有自己习惯采用的“正常值”。这些“正常值”有些是通过自己的科研或长期实际工作积累而总结出来的,但更多的可能是从其它的途径“克隆”过来的。这些“正常值”,大多数只有性别、年龄的分组和比较,这就难免引起对测量指标的最后判定(正常或不正常)。比方说,正常人的心脏与其握紧的拳头大致相近,而高大、硕健者,其拳头较大,也即是说,其心脏也相对较大,这是科普读物中已被人熟知的常识。但是,如果只有性别和年龄的分组,同样是30岁的两个人,一个很高大,一个较矮小,以一个标准去衡量他们,当然就不太科学和合理了。若以体表面积进行“标准化”,应该比较科学。相信随着计算机的普埃孀盼颐且搅莆郎=∈乱邓的提高,我们会在不久的将来,做到这一点的?SPAN lang=EN-US>2005年10月由北京地区超声心动图协作组编著,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超声心动图规范化检测心脏功能与正常值》一书,已有了按体表面积分组的正常值可供参考。 2.个体的相对概念 作为每个正常人,其心脏各腔室的大小,大血管的粗细,应有一定的比例范围。如大家所熟悉的,在M型超声心动图心底大血管活动曲线波群中,左心房的内径与主动脉的内径就有一个正常的比值范围(1~1.3︰1),而在二维超声心动图中,肺动脉的内径≤主动脉内径。在心尖四腔心切面,右心室内径<左心室内径。所以,在测量绝对值的同时,应注意观测这些结构的相互关系和比例大小,才不致疏忽。其实,心室腔的大小与其室壁厚度的评价中,也应注意到相对的观点。如左室壁的厚度,一般都认为≤11mm为正常。必须强调的是,此时左心室腔的大小也应该在正常范围内。如左心室腔因为任何病因而扩大时,心室壁的厚度标准就相应改变。比如有一个病人,其左心室内径已扩大致70mm,此时,测量其左室壁厚度(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均达11mm,那么就应该判断其左室壁增厚,而非正常。因为如果此病人的左心室增大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所致,经过适当有效治疗,其左室内径可能会缩小,若再次测其左室壁厚度,肯定会明显大于11mm。因此,在客观评价或比较左室壁厚度时,最好采用左心室心肌重量(LV mass)的计算公式来评价心肌肥厚: LV mass(克)=0.8[1.04(IVSTd+LVIDd+LVPWTd)]3+0.6以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可能更佳。 心肌重量指数=LV mass/BSA(BSA为体表面积)。 正常值男性135g/m2,女性111g/m2。 (二)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 应采用正确的方法学: 一般情况下,在左心室腱索水平进行M型扫描、测量和计算左心室收缩功能,有相当高的准确性和良好的重复性,普遍为临床医生所认同,尤其是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最重要和实用的指针。问题在于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用这个传统的M型计算法?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M型的计算公式尽管有所不同,但都是基于把左室看成一个炮弹头状的规则几何模型,所以,只要左心室的实际形态不再是一个接近炮弹头的情况,如变成不规则的葫芦形,膨大的球形,或是有室壁瘤的形成等,原来M型的计算公式就不能适用了。此时,就必须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作Simpson法最受欢迎,其中双平面(即心尖四腔心和心尖二腔心)Simpson法较精确。在此基础上,有些先进的心动图仪还有自动心功能定量的软件,也就是AQ技术,能快速、实时、动态进行二维的心功能测定。 多普勒技术,也应用在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方面,如通过对主动脉瓣口收缩期血流量(VTI)的测算,可确切了解左心室的每搏量,如已知心率,同时也能获得心输出量的资料。近年出现的一些新技术,如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及其衍生的一系列的新技术,新方法,对于评价心室的整体收缩、舒张功能,乃至局部的运动功能,都有不少的报告。但作者认为,由于积累的经验及临床验证工作尚欠充分,故目前不主张广泛用于常规检测。 二、 根据临床的主要症状、体征,从超声的角度进行鉴别诊断的思维程序 我们往往遇到这么一种情况:超声心动图的申请单上并无明确的,甚至是初步的临床诊断意见,而代之以某些症状或体征。如心悸或胸痛待诊;心脏杂音待诊;晕劂原因待诊;紫绀待诊;发热待诊;心影增大或某个腔室增大待诊;异常Q波性质待查;心律失常原因待诊等。这就意味着我们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必须尽可能回答这些问题。这是相当困难的事,尤其在没有最起码的、可靠的病史,也没有其他可参考或提示的资料(包括临床检查和实验室资料)的时候。故此,我们应该逐步培养系统的、严密的逻辑思维的素质和习惯,在检查的过程中有目的的寻找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要素,以求得正确的诊断。 以下,以心前区连续性或接近连续性杂音的体征为例,说明超声心动图鉴别诊断和思维程序。 首先,应对杂音产生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心脏疾病有足够的认识。心前区连续性杂音通常是由于主动脉与右心系统(包括肺动脉、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存在异常交通。这种异常交通往往是先天畸形。异常交通的一端是高压腔(主动脉),另一端是低压腔(右心系统中的某个部位),所以,无论在心脏收缩期还是舒张期,在这个异常交通的两端均存在压力阶差,使整个心动周期中都有血流由高压端经异常交通进入低压端。因此,形成了连续性的心脏杂音。 其次,属于这一类的病变见诸于下,超声心动图可以对它们的大多数作出明确的诊断: 1.动脉导管未闭(PDA) 2.主动脉窦瘤破裂 3.冠状动脉瘘 4.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5.室间隔缺损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6.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 7.肺动静脉瘘 三、超声心动图诊断意见的写法 应该明确地指出,超声心动图的诊断意见,可以不同于临床病例书写中的诊断写法。作为心脏病的诊断,较为理想的诊断应该是: (1) 病因学诊断(如先天性、后天性) (2) 病理解剖学诊断(如房间隔缺损、腱索断裂) (3) 血流动力学改变 (4) 心功能评价 如果病因诊断的确立有困难或不可能时,则不能勉强而为。此时,宜对心脏的解剖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异常详加罗列,以让临床医师从超声心动图报告中得到尽量多一些的信息,帮助他们确立疾病的诊断。相反,如果盲目给予病因的诊断,则可能会误导临床的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