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结核病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深入。
早在公元三世纪以前,我国古代医学还只是认识到该病可能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慢性传染病,“累年积月,渐就顿滞,以至于死,死后复转旁人,乃至灭门”。以后逐渐认识到这是一种“肺痨”,其病因为“痨虫”所致。由于当时治疗办法极少,以致在我国民间广泛流行“十痨九死”的说法,甚至不少地方还形成了一种风俗习惯,即“痨病”者死后需用棉球堵塞其鼻孔,以免“痨虫”爬出来传染他人,实际上这也是一种相当科学的作法,至今仍为医学上所采用。
后来,西方的一些科学家在解剖中发现这类病人的肺内有一个个坚实的团块,摸上去好象土豆或花生这类植物的根上块茎,就将这种病称之为Tuberculous,即结节的意思,这就是结核病命名的由来。
1882年德国科学家罗伯特、郭霍在这样的一些病人中发现了结核分支杆菌(简称结核菌,下同),并且确定结核菌是结核病的唯一病因,结核病的病因及其发生机理由此得以明朗。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生结核病,当感染的结核菌量多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生结核病的可能性就大多了。人体各个脏器都可以因感染结核菌而发病,但以肺结核为多,占所有脏器结核的8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