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状病毒肠炎该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潜伏期1~3d,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一般无中毒症状。大便每日数次至数十次,黄色或淡黄色,量大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味。重者呈脱水和酸中毒症状。病初常伴呕吐,数日后呕吐渐停,腹泻减轻。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病程3~8d,少数较长。大便镜检可见大量脂肪球。感染后1~3d大便中排出大量病毒。
(二)大肠杆菌肠炎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5~8月份,潜伏期1~2d。大便有腥臭味。致病性和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大便呈黄绿色、蛋花汤样或水样,有黏液,镜检白细胞少,可伴呕吐。侵袭性大肠杆菌性肠炎大便为黏液脓血便,全身感染症状严重,甚至休克。
(三)鼠伤寒杆菌肠炎6~9月份为发病高峰,传染性强,可引起医院内严重交叉感染或局部流行。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主要症状为发热和腹泻。热型不规则;大便性状多变,可为黄色或绿色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部分新生儿可排出白色胶冻样便,均有腥臭味。感染中毒症状明显。年龄越小病情越重,可合并败血症、休克甚至死亡。
(四)空肠弯曲菌肠炎夏季为发病高峰,经消化道传染。多见于6个月~2岁小儿。起病急,大便呈水样、黏冻样或脓血便,可有恶臭,10次/d左右。多伴发热、腹痛、乏力、呕吐等症状。大便镜检可见红细胞、吞噬细胞及大量白细胞。粪便用1%碱性品红溶液染色后镜检,可找到空肠弯曲菌,检出率为4%~14%。病程约1周左右。
(五)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多继发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使肠道菌群失调的患儿。起病急,主要症状为腹泻,亦可有全身中毒症状。大便呈黄色、暗绿色似海水样,黏液较多,有腥臭味。病情轻者大便每日数次,停药后可逐渐恢复正常;病情重者腹泻频繁,可出现休克。大便镜检可见大量的白细胞和成簇的革兰阳性球菌;培养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
(六)真菌性肠炎常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多见于营养不良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的患儿,常有鹅口疮。大便稀黄、有较多泡沫并伴有黏液,有时可见豆腐渣样大便。大便镜检可见真菌孢子和菌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