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肠癌很大程度上与所摄入的食物有关,常吃肉类罐头制品、动物肝脏及动物脂肪的人易患肠癌,而常吃蔬菜、水果以及仅用植物油烹饪菜肴的人很少患肠癌。
1、高脂饮食与大肠癌 众多资料表明,肠癌的地区发病率与本地区的脂肪摄入量呈正相关。亚洲和南美洲的居民肠癌死亡率很低,而北美、西欧国家肠癌死亡率很高,美国的日本移民发病率也高。认为这种差异与各国脂肪和肉类摄入量有关。高脂肪饮食致大肠癌发病的机制。多数认为系脂肪刺激胆汁分泌,其胆盐与脂肪酸经肠道内厌氧细菌的作用而形成致癌因子,导致大肠癌的发生。
2、纤维素含量与大肠癌 在营养学中,纤维素一直被营养学者看成是几乎完全没有价值的东西,认为它的缺乏不会产生缺乏病,纤维只有预防便秘的作用。后经过多方面对大肠癌病因学研究认为,摄入纤维降低人肠癌发病的机制可能为:①通过吸附水分增加粪便的体积和重量,对肠道中的多种致癌物、促癌剂以及诱变剂具有稀释作用。不仅降低了它们的浓度。而巳减少了与肠粘膜的接触,减弱了其促癌和致癌任用,同时还具有吸附或结合胆汁酸等有害物质,以利于它们的排出。②缩短粪便在肠道通过时间、减少肠道内致癌或促癌物质的形成与活化,缩短它们与肠粘膜接触时间。③通过发酵提高各种脂肪酸浓度,改变结肠内容物的pH值与氧化还原条件。挥发性脂肪酸可以降低肠道游离氨的浓度,不利于致癌过程。④影响肠道茵群的数量与代谢。
3、高动物蛋白与大肠癌 研究发现牛肉消费量多的地区与大肠癌高发有关。如新西兰大肠癌死亡居世界之冠,经调查发现新西兰牛肉的消费量特别大。研究表明含高动物蛋白脂肪的饮食中的氨基酸经细菌分解后可产生致癌物质而致肠道肿瘤。但高动物蛋白与肠癌的确切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4、维生素A与大肠癌 生物学研究表明,维生素A对于上皮组织的分化有相当大的调控作用,它可使上皮组织细胞的发育导向成熟的非角质化细胞。当缺乏维生素A时,可将上皮细胞分化导向角质化形成鳞状细胞,最终发展成癌。近年来许多学者特别关注维生素A缺乏与上皮癌之间的关系,有人指出,实验动物如果缺乏维生素A就容易发生呼吸道、皮肤、膀胱癌和结肠癌,而只要在动物的饮食中加少量维生素A就可以消除这种危险;还有人报告,食用适量的维生素A可以为气管、食道、肠道等的癌变提供额外的防护作用;有证据表明:维生素A至少能对抗8种癌症,结直肠癌就在其中之列。可见维生素A对肠粘膜的癌变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5、钙与大肠癌 对于钙与肠癌的关系以前很少有人研究,近几年来有人发现二者存有一定关系。摄人钙质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鱼和蔬菜,或直接补充钙剂,可减少患结直肠癌的危险性;摄入维生素D和钙量最多的人,结直肠癌危险性最小。有人认为钙能减少患肠癌的机理为钙剂能使分裂异常迅速的结肠粘膜细胞增生减缓,足量的钙还可与脂肪酸及胆汁酸相结合形成不溶性化合物排出体外,有对抗脂肪及胆汁酸的作用,从而减少患肠癌的危险性。
6、亚硝胺与大肠癌 亚硝胺类化合物中不少为强致癌物质,在动物实验中几乎可诱发各个器官的肿瘤。一般小剂量长期接触便可致癌,现已公认其为食道及胃癌的主要病因之一。70年代Drace在人大便中发现了具有亚硝胺类化合物待性的物质,因此亚硝胺类化合物在人大肠癌病因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学者已经证实食物中的亚硝酸盐在胃的酸性环境中可形成亚硝胺类化合物,此外,肠道新陈代谢的某些成分也可能形成亚硝胺类化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