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便秘困扰着许多人,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每次发作的症状相似:部分患者伴有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等。根据新加坡肠易激综合征支援组织的一项调查,人们对慢性便秘存在六种误解。
根据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肠易激综合征可分为三类:便秘、腹痛腹胀、腹泻。共有458人接受此次调查,对慢性便秘的六个误解包括:
误解1:纤维摄取量少是便秘关键。这不应该被视为便秘的“祸首”。但是,74%的受调查者都认为纤维摄取的多少,跟便秘有密切关系。纤维可增加粪便的分量和排便频率,但是不表示多摄取纤维,就可解决慢性便秘问题。对于患有较严重的便秘者,太多的纤维反而会导致腹胀,使便秘情况加重。
误解 2:多喝水可促进排便。这也是常见的误区。如果检查证实是脱水导致便秘,那么多摄取水可能有助舒缓病情。反之,多摄取水对严重的慢性便秘的效果不大。
误解3:便秘非病,会自然好转和消失。六成接受调查者持有这种观念。但是,并非所有便秘症状都可以自然消失,慢性便秘可持续至少三个月至数年,对个人的生活质量带来不良影响。不久前,另一项调查也显示,45%的便秘患者受慢性便秘困扰超过五年。
误解4:便秘是年长者的疾病。除了年长者外,便秘也困扰着很多20—29岁的年轻女性。受教育较高者,患有慢性便秘的情况比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高,比例为34%比25% 。
误解5:结肠越长,越容易造成慢性便秘。每个人的结肠长度差异不大,大约1.5米。但是,52%的受调查者认为,结肠越长越可能造成慢性便秘。便秘是因为粪便在肠道蠕动速度慢,跟结肠的长度没多大关系。
误解6:月经期激素变化导致慢性便秘。激素不会造成慢性便秘,但是会对内脏功能带来影响,这可能使慢性便秘恶化。
慢性便秘患者首先要改变生活与饮食习惯,之后再考虑使用通便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