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主任黄卫红介绍 ,冬末春初是流行性脑膜炎的潜在多发季节 ,从 1月起到 3月的这段时间 ,家长们防“流脑”的这根弦可不能松。
流行性脑膜炎是一种急性传染病 ,多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 ,而老年人由于免疫力下降 ,也易感染此病。该病潜伏期约 27天。由于病情发展十分迅速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 ,有些患者很快便休克、死亡 ,有的即使侥幸存活 ,也会因脑水肿、脑细胞坏死 ,留下痴呆、听力和视力下降、偏瘫等后遗症。
最初症状非常像感冒
据黄卫红介绍 ,“流脑”发病时 ,最初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非常相似 ,患者表现出流鼻涕、咽喉疼痛、咳嗽等症状。当病菌从鼻咽部侵入血液时 ,病人高热不退。一般在发烧二三天后 ,皮肤上有明显的针尖或指甲大小的出血点。
病菌一旦侵袭到脑膜 ,造成脑细胞化脓感染后 ,患者就会头痛剧烈 ,呕吐 ,脖子发硬 ,四肢关节酸痛、抽筋 ,有的孩子低头时下巴不能触到胸部。病情严重者皮肤上会出现大片瘀血斑 ,脑部感染造成的颅内压升高 ,引起患者休克、抽搐、昏迷直至死亡。
病愈后可能再次感染
据了解 ,冬末春初气候多变 ,日夜温差较大 ,而儿童和老人的免疫力弱 ,上述原因造成了这个时期“流脑”的高发。“流脑”大约每 35年出现一次小流行 ,每 810年发生一次大流行。近 20年来 ,由于采取了积极防治措施 ,周期性的全国性大流行没有出现 ,广东省最近一次流行是在 19 9 7年前后。
尽管“流脑”暂时处于沉寂期 ,但局部性流行及散发病例仍不断发生。黄卫红强调 ,“流脑”是可以治愈、不留后遗症的 ,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如果孩子在婴幼儿期患过“流脑” ,病愈后虽对此病的抵抗力增强 ,但也不排除再次被细菌感染的可能。因为这种病不像麻疹、水痘、天花一样 ,生病后不会产生病毒抗体 ,也就不会获得终身免疫力。
由于“流脑”病菌可借咳嗽飞沫传播 ,医生提醒 ,家长发现孩子有感冒、发热等上呼吸道症状时 ,最好将孩子尽快送医院 ,并减少孩子和外界、其他幼儿接触的次数 ,不要为“流脑”大规模流行创造可趁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