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神经 >> 头痛 >> 正文

中风会反复吗


日期: 2013 - 04 - 24   作者:   来源: 互联网   责编: pwl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中风虽然多数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但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也是中年人的另类危机。

  造成中风的原因很多,一般认为,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糖尿病是造成中风的四大危险因素。年龄和家族遗传与中风的关系也十分密切,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硬化的程度会越重,中风的发病率也因此增高。

  中风大致上可分成两大类型:即缺血性中风与出血性中风,其中大多数为缺血性中风,约占80%,其他20%为出血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的病因,可以是脑血管内血栓形成,阻滞血供;也可能是血液内有栓子,在血液流动的过程中把血管阻塞住,造成局部缺血。若是前者,称为“脑血栓形成”;若是后者则称为“脑栓塞”,两者都会造成缺血性脑梗塞

  出血性中风的病因则是脑内血管破裂,称为“脑出血”。脑浅表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要预防中风,须养成清淡的日常饮食习惯,保持低油、低糖、低盐,高纤维的“三低一高”饮食原则。龙国雄摄影

  谁是危险群

  中风近年来虽然有年轻化的趋势,但中风一般上较容易看上中老年人。此外,有家族史,也即有遗传因素者也应该特别小心防治。

  其他如患有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心脏病,以及肥胖、缺乏运动、饮酒过量者,都属于罹患脑中风的高危险群。

  高血压是中风的常见因素,收缩压和缩张压增高都会导致各类中风,有效的控制血压则可降低中风的发病率。长期吸烟亦会增加中风的危险几率。

http://order.999120.net

  中风的征状和先兆不少,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头晕,特别是突发性眩晕。

  2、肢体麻木,突然一边脸部或手脚麻木,或是舌麻、唇麻或一边上下肢发麻。

  3、头痛:头部剧痛,或头痛突然加重。

  4、言语不清或讲话不灵。

  5、嘴歪、眼斜、流口水。

  6、感觉麻木、吞咽困难。

  7、出现嗜睡状态,即整天昏昏欲睡。

  8、恶心呕吐、头晕、眼花、耳鸣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现以上先兆和病症,若出现这些症状时,要及时求医。正确地诊断和治疗,不能掉以轻心。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俗称小中风,发作的临床表现常于24小时内完全消失,大多数病人为几分钟至十几分钟,不遗留任何脑局灶损害的体征。由于症状和体征的失常时间短,所以很多患者以为是一时疲劳或感冒引起的“小毛病”,没有给予重视,结果可能招致瘫痪等严重后果。

  研究发现,小中风后反复发作的几率占三分一,三分一会演变成永久性的中风,只有三分一是自愈。

  中风复发几率

  得过一次中风的病人再发生第二次中风的几率很大,有调查显示,一年内复发的可能性高达25%。因此曾经中风的病人,一定要遵从医生嘱付定时、定量服药,定期检测,将原有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病情妥善控制;同时注意运动,小心饮食,不要熬夜,一旦出现头痛、头晕,面部、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中风可以预防吗?

  中风其实是能够预防的,饮食对于预防中风起着很大作用,要预防中风,首先,养成清淡的日常饮食习惯,保持低油、低糖、低盐,高纤维的“三低一高”饮食原则。

  脂肪食物尤其是动物脂肪,由于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会致使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因此,应适当节制胆固醇含量高食物的摄取,如动物内脏、蛋黄、鱼子、肥肉等。

  由于高血压是发生中风较危险的因素,因此要预防中风,一定要防治高血压,也即有效地控制血压,并长期观察血压情况。

  同时,也要及时治疗其他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肥胖病等。

  此外,日常生活多注意饮食健康,戒除烟酒,多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适当的运动,可以降低中风的发生率。预防胜于治疗,若能持续保持健康的生活模式,就可有效地预防中风。

  中风如何治疗?

  由于病患在中风之后,需要较长时间复原神经组织,所以病人应持之以恒,接受长期康复治疗,病者的家人也应从旁给予病人精神上的支持。中风病人的康复过程因不同的中风程度而有别,一般而言,在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的多重治疗下,很多病人都能够自我照顾,一些病情较轻者,甚至能恢复工作能力。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