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神经 >> 神经衰弱 >> 正文

神经衰弱与缺氧


日期: 2012 - 12 - 24   作者:   来源: 中国导医网   责编: fanpingping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无论最初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失眠,失眠的直接结果是增加了大脑的耗氧,这时会因为耗氧增加引起机体相对性缺氧,人在轻微缺氧时表现为兴奋,(每个人都有累过了头反而睡不着的体会),兴奋的结果会进一步增加耗氧,最后形成恶性循环,病情到一定程度仅靠单一心里调节,运动锻炼,调整饮食等很难打破这种恶性循环怪圈,尽快改善缺氧是治疗关键。

  神经衰弱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失眠”,在青壮年及老年人群当中非常多见,普遍采用的是镇静治疗,长期服用不但副作用多,而且容易产生抗药性。

  1 睡眠的生理意义

  睡眠是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在人的一生当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正常人睡眠与觉醒是交替进行的,在睡眠时会引起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率减慢、血氧饱和度降低、血氧含量下降、基础代谢率降低、大脑活动减少等生理变化。总之睡眠是一种保护性抑制,失去了暂时的时间,却获得了次日的充沛精力。 至于为什么会产生睡眠—觉醒周期,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2 失眠的常见原因

  (1)体外因素:温度、湿度、光线、气味及周围环境的改变,噪音的影响等均可影响正常的睡眠。

  (2)躯体因素:疼痛、搔痒、药物及器质性病变等。

  (3)情感因素:精神紧张、情绪不稳、过度兴奋等。

  (4)神经系统疾病因素:大脑、小脑、脑干任何部位的病变均可引起失眠

  3 发病机理

  说到失眠以往资料中都会说是精神紧张,压力大造成的,为什么精神紧张就会失眠呢?没有人进一步深究,缺氧为万病之源,说到底是由于大脑不停地思维活动,增加了耗氧是问题的关键。

  无论最初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失眠失眠的直接结果是增加了大脑的耗氧,这时会因为耗氧增加引起机体相对性缺氧,人在轻微缺氧时表现为兴奋,(每个人都有累过了头反而睡不着的体会),兴奋的结果会进一步增加耗氧,最后形成恶性循环,病情到一定程度仅靠单一心里调节,运动锻炼,调整饮食等很难打破这种恶性循环怪圈,尽快改善缺氧是治疗关键。

       4 临床表现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人的正常睡眠时间是多少,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大脑容易疲劳,所以睡眠时间较长,随年龄的增长睡眠时间逐渐缩短。新生儿每天需18~20小时,少儿需9~14小时,青壮年需8小时左右,老年人需5~6小时。失眠应该说是一症状而并非疾病,生活中有失眠症的十分多见,有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表浅、多梦等各种情况。如果失眠在2日以内一般无明显变化,3日以后者则有明显改变,如精神萎靡不振、工作能力下降、智力减退(记忆力、计算力、思维判断力)、反应迟钝、容易激怒等。

  5 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在治疗失眠或神经衰弱方面具有药物无法比拟的独特疗效。切实可行,安全有效,疗效突出。我们采取以高压氧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收到了满意疗效。大部分可以治愈或缓解。如果已确诊为抑郁症或焦虑症等属于精神科疾病范畴,不在上述讨论范围之内,需要配合精神科治疗。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失眠也不在上述讨论范围内,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① 治疗机理:

  Ⅰ.长期神经衰弱的患者,由于大脑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势必会引起脑的耗氧量增加,使脑组织相对缺氧,脑缺氧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重神经衰弱。此外,有一部分患者可能就是因为脑缺氧而引起的神经衰弱或失眠。高压氧可迅速提高血氧含量、打破这一恶性循环。

  Ⅱ.高压氧对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

  Ⅲ.高压氧对引起失眠的某些病因具有治疗作用。

  ② 治疗压力:一般采用2.0~2.5大气压(0.2~0.25Mpa),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③ 治疗次数:一般10次即可明显改善睡眠。但你不能张望一次治疗永不复发,完全缓解后建议采用间断治疗,具体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而定。

  当地没有高压氧治疗条件的也可以采取便携式高压氧(常压密闭面罩吸氧)治疗,虽然没有到医院高压氧治疗吸的氧更多,但为普通吸氧的三倍,可以在家完成,特别对于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阶层不失为一种很好保健治疗措施。


 ·  神经衰弱症如何治疗才好?
 ·  神经衰弱发作的原因有哪些?
 ·  引发神经衰弱出现的因素是什么
 ·  为什么女性更易患神经衰弱
 ·  什么方法能防止神经衰弱复发?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