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神经 >> 神经衰弱 >> 正文

神经衰弱是怎样引起的


日期: 2006 - 04 - 21   作者:   来源: 三九健康网   责编: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www.999120.net   
         引起神经衰弱的病理机制很复杂,尽管国内外精神病学家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关于引起神经衰弱的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明朗。经过众多精神病学家的调查研究,一般认为神经衰弱与下列三个因素密切相关。
              
         (1)诱发因素
              
        主要是指导致神经衰弱的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尽管精神医学的学派很多,但对精神应激与神经衰弱关系的看法,却有共识。普遍认为,各种引起神经系统功能过度紧张的社会心理因素,都会成为本病的促发因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工业化、人口城市化、居住稠密、交通拥挤、竞争激烈、失业、下岗、个人收入的悬殊,社会存在的某些不良现象等都会使人们的精神紧张。发生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事件,若发生过多,变迁甚大,也会让人牵肠挂肚,如股民对股票的涨跌,若过于投入,也会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最终引起神经衰弱。

      长期的精神或心理创伤,如家庭纠纷,婚姻不幸,失恋,邻里关系紧张等,也会使人们精神过于紧张,心理负荷过重而出现神经衰弱。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神经衰弱的患者发病前一年内经历的生活事件的频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脑力活动时间过长,学习负担过重,尤其是学习成绩不好,重大考试受挫时,常常会造成神经负担过重,成为学生神经衰弱的重要原因。
              
      现代研究表明,精神刺激可造成内分泌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惊恐的刺激可促进肾上腺素的释放,从而出现心率加快,面红汗出,血压升高等。这些内环境的变化有可能造成大脑功能紊乱,所以脑电活动也有异常。
              
        (2)易感素体因素
              
         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生变化的条件。神经衰弱发病也是如此,为什么在同样的生活、工作环境下,有的人患神经衰弱,而多数人都不会。这里就有一个易感素体因素,包括遗传和人格类型、年龄、性别等因素。
              
        神经衰弱与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一般认为,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者,多表现为多愁善感;焦虑不安、保守、安静等特点,易患神经衰弱。他们往往是什么特殊的兴趣爱好也没有,几乎没有很高兴的时候。信仰养生之道,爱吃补品,对改变生活习惯很敏感,过分注意自身的感觉,喜欢看医书,容易受医书影响而感到不适。巴甫洛夫认为,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弱型和中间型的人,易患神经衰弱。这类个体往往表现为孤僻、胆怯、敏感、多疑、急躁或遇事容易紧张等。
              
       (3)维持因素

       指患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及个体病后附加的反馈信息,使疾病形成恶性循环,迁延不愈。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纳粹集中营被长期拘役的幸存者们,几乎百分之百地患有焦虑、抑郁、紧张、失眠等神经症症状。如一个人搬迁到一个语言不通,习惯不一样的地方,也可使他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有些还会产生神经衰弱。工业化和都市化的发展,也使神经衰弱的患病增加,如台湾1946-1948年神经症患病率为1.2‰15年之后上升到7.8‰。其中包括神经衰弱患者也在增加。
              
      总的来说,神经衰弱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仍未完全清楚。但多数精神病学家认为是由于心理社会应激

超过了病人所能承受的能力,神经功能过于紧张引起的,这就涉及到社会、家庭环境心理、性格等诸多内

容。


 ·  神经衰弱症如何治疗才好?
 ·  神经衰弱发作的原因有哪些?
 ·  引发神经衰弱出现的因素是什么
 ·  为什么女性更易患神经衰弱
 ·  什么方法能防止神经衰弱复发?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