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就像走钢丝:血糖高了不行,损害心、肾、眼等靶器官;低了更不行,会造成低血糖,严重的还会导致昏迷,危及生命。
一般来说,血糖低于2.8毫摩尔/升(50毫克/分升),人就会发生低血糖症状。但部分糖尿病患者因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即使血糖未低于正常范围,也会出现低血糖症状。典型的低血 糖症状为心悸、出汗、面色苍白、颤抖、饥饿感等,部分患者可出现精神异常、烦躁、嗜睡甚至昏迷。
低血糖的危害很大。由于葡萄糖是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发生低血糖时会出现脑功能障碍,对反应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手眼协调性及语言表达能力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而持久的低血糖会引起脑损伤,导致认知功能受损,使得患者丧失自救能力,促使更严重低血糖的发生,对生命威胁极大。
引起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有六方面因素:1.降糖药物使用不当,包括磺脲类药物和胰岛素。2.合并肝肾功能损伤:病程长、肾脏排泄功能减退易造成降糖药物蓄积,从而引起药物性低血糖。3.饮食因素:进餐不及时、进餐量不足、用药与进餐时间不匹配均可诱发低血糖发生。4.运动因素:空腹运动、运动时间过长或运动量过大可诱发低血糖发生。5.老年患者:老年人激素调节能力差,合并症多,容易并发低血糖;6.另外,在使用胰岛素的患者中,消化不良导致的胃排空延迟也是引起低血糖的原因之一。
针对上述因素,预防低血糖的主要措施如下:1.糖尿病患者生活必须有“规矩”和规律,饮食必须合理,不仅在于吃什么,还在于吃的时间要规律,不能随意变动;运动要有计划,做到适量、规律运动;2.如果进食减少或发生了呕吐、腹泻,应及时调整降糖药物的剂量并及时就诊,避免低血糖的发生;3.教会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有关低血糖的知识,了解低血糖的常见症状及简单的自我急救方法,告诉患者降糖药(包括口服药和胰岛素)使用的注意事项;4.教会患者使用快速血糖仪,定期监测血糖,定期就诊,根据血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做到“精细降糖,安全达标”,对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5.患者外出活动前应告知家人活动时间和地点,随身携带糖果或饼干以备用;随身携带写有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的糖尿病保健卡,以便发生意外时获得帮助;6.对于病程较长、曾经发生过严重低血糖的患者或反复发生无症状低血糖的患者,应制订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并加强血糖监测和相关的健康宣教。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糖尿病前期患者有时也会发生餐前反应性低血糖,多表现为餐前心悸、出汗、面色苍白、颤抖等,进食就能缓解。如果有上述症状,年龄超过40岁并有其他糖尿病高危因素(如体重超重或肥胖,尤其腹型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有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等)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尽早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