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内分泌 >> 肥胖症 >> 正文

儿童肥胖要及早的进行治疗


日期: 2012 - 10 - 12   作者:   来源: 中国导医网   责编: gh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肥胖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中国的肥胖问题尤其是儿童肥胖也日趋严重,肥胖的预防和控制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儿童肥胖不仅对其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构成威胁,也是成年后肥胖和慢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肥胖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中国的肥胖问题尤其是儿童肥胖也日趋严重,肥胖的预防和控制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儿童肥胖不仅对其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构成威胁,也是成年后肥胖和慢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一、单纯肥胖的定义

  单纯肥胖症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过度营养、体力活动少、行为偏差为特征的,全身脂肪组织普遍过度增生的慢性病。

  就理论而言,单纯性肥胖的发生、发展受遗传影响,但至今尚无人类因基因突变造成单纯肥胖症的实例。无论西方国家还是中国,近20年肥胖检出率急剧上升,但我们的基因无任何变化。我们经常把肥胖症的家庭聚集性当成遗传性的表达,而疾病的家庭聚集性恰恰是某项行为的集体表达和行为亲和性表现。

  对儿童期单纯肥胖症的生理-心理研究清晰地显露出过度营养、体力活动少、行为偏差是肥胖症的真正原因。单纯肥胖症是生活方式疾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营养过度或体力活动少仅仅是其中协同因素,行为偏差起着重要作用。单纯肥胖症的危害是身心两方面的:损伤有氧能力和体质健康、性格-行为异常、压抑潜能发展、迟滞身心发育,对这些损害需要同时重视并给予有效的干预。

  由于单纯肥胖症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病,在儿童期治疗时强调禁止短期快速减肥,禁止饥饿或变相饥饿治疗,禁止使用各种药物或饮品,禁止手术或物理干预。这些手段打击生长发育,对健康有害,而且无法持续。

  二、目前我国儿童期单纯肥胖症的特点

  我国儿童单纯肥胖症现状是儿童肥胖发生率居高不下,儿童肥胖年增长率失控。家长的动机因素是我国儿童肥胖的主要驱动力,如过度喂养,过度保护和过度进食,西式快餐和甜饮料是重要危险因素,脂肪重聚比(脂肪发育在出生后第1年呈现第1个高峰,此后逐渐减缓,而在4~8岁又呈现第2个高峰,这第2个高峰称为脂肪重聚;第1年肥胖检出率与脂肪重聚年龄肥胖检出率的比值称为脂肪重聚比)过高是产生肥胖的结构性危险因素。

  我国儿童期单纯肥胖症有如下特点:①单纯肥胖症和超重的地理分布北部、南部高,中部低。②脂肪重聚年龄为5岁,属于早发。③学龄前儿童单纯肥胖症中近半数来自生后3个月内所发生的肥胖,另外相当一部分则由生后3~4岁发生的肥胖延续而来,故建议加强对这两个时期的喂养指导和生活安排。④生后第1 年是控制学龄前期肥胖的第一个重要时期,也是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肥胖早期控制的第一道防线。脂肪重聚年龄(5岁)则是第二道防线,要控制我国下一个10年肥胖检出率年增长率过快上升,应加强这两个年龄段的预防和管理。⑤降低脂肪重聚比的有效措施是:防止孕后期3个月孕妇增重过速,加强母乳喂养,避免过度喂养和过早喂固体食物。

  我国儿童期单纯肥胖症有的危险因素特点有:①环境因素作用大于遗传因素;②家长溺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③低收入家庭是今后一段时期持续产生肥胖儿童的一个重要来源;④室内活动量明显降低是肥胖儿童的一个生活特点;⑤主食量、肉食量高,水果、蔬菜量低,进食过快是肥胖儿童的一个摄食特征;⑥家长对肥胖儿童超量喂养起着重要作用;⑦人工喂养、过早添加固体食物(出生后1~2个月)和断奶过早是促成单纯肥胖症产生的一种喂养模式;我国传统的重男轻女的社会习俗和某些传统的文化观念(过度约束儿童活动等)是造成男童中、重度肥胖检出率高的一个不可低估的动机因素。

  现在已有不少流行学证据表明,胎儿期和儿童期早期营养不良增加了青少年期和成年期发生肥胖的机会和心血管相关疾病的机会。目前的研究显示:在发展中国家的消瘦人群中肥胖发生率很高;处于营养不良恢复期儿童的身体组成成分有一些变化,即脂肪与瘦组织的比例增高,引起相应的代谢变化导致肥胖发生;低出生体重或出生体格过小均导致成年期与肥胖相关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2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由此可见,控制儿童期早期营养不良有利于控制后期肥胖的产生。贫困地区脱贫后将会是中国儿童期单纯肥胖症发病率急剧上升的地区,也会是我国今后几十年内肥胖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