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由苍白螺旋体即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梅毒螺旋体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微生物,含有很多抗原物质。电镜下梅毒螺旋体的最外层为外膜,外膜内是胞浆膜,两者之间是鞭毛。
梅毒螺旋体从完整的粘膜和擦伤的皮肤进入人体后,经数小时侵入附近淋巴结,2-3日经血液循环播散全身。
梅毒侵入人体后,经过2-3周潜伏期(称第一潜伏期),即发生皮肤损害(典型损害为硬下疳)这是一期梅毒。发生皮肤损害后,机体产生抗体,从兔实验性梅毒的研究证明,梅毒初期的组织学特征是单核细胞侵润,在感染的第6天,即有淋巴细胞浸润,13天达高峰,随之巨噬细胞出现,病灶中浸润的淋巴细胞以T细胞为主,此时,梅毒螺旋体见于硬下疳中的上皮细胞间隙中,以及位于上皮细胞的内陷或吞噬体内,或成纤维细胞、浆细胞、小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及淋巴管和局部淋巴结中。由于免疫的作用,使梅毒螺旋体迅速地从病灶中消除,在感染的第24天后,免疫荧光检测未发现梅毒螺旋体的存在。螺旋体大部分被杀死,硬下疳自然消失,进入无症状的潜伏期,此即一期潜伏梅毒。潜伏梅毒过去主要用血清试验来检测,现在应用基因诊断能快速、准确的检测出来。
病理:
组织病理:第一期损害示真皮内毛细血管内膜炎和周围炎,有稠密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如血管内皮增殖,阻塞管腔可形成血栓或阻塞性淋巴管炎。螺旋体附着于毛细血管静脉和淋巴管壁,及糜烂边缘的表皮内。晚期可有轻度纤维性变。在二期斑疹时,毛细血管和浅表血管显著扩张,伴以内皮细胞增生及轻度水肿,管腔可阻塞,外围有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丘疹期浸润更为稠密,范围更大,组织内弹力纤维破坏,在表皮和血管周围有大量螺旋体。
强度与传播:
传播方式有三种,其一直接传播,指与梅疮患者交媾而发;其二间接传播,指接触患者过程中染毒而发;其三垂直传播,指父母患有本病,精血结胎染毒而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