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男科 >> 性病 >> 艾滋病 >> 患者心声 >> 正文

结婚是爱滋病患者的权利


日期: 2006 - 09 - 07   作者: >   来源: >   责编: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贵州省贵阳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小琴(化名)和她的未婚夫近日成了新闻人物。对于他们即将举行的婚礼,各界人士表现出不同的反应。作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小琴究竟有没有权利结婚?从道德上讲,她这样做是否太自私?在将来的夫妻生活中,她能不能保证深爱自己的丈夫不被感染?如果他们想要孩子,现在的医学手段能不能保证他们后代的不被感染?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卫生部疾病控制司郝阳处长。作为主管艾滋病工作的卫生官员,郝处长认为,小琴要同健康人结婚是她自己的权利。郝处长介绍了《卫生部关于印发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管理意见的通知》,他说,这个文件中规定“应暂缓结婚”的是艾滋病病人,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如申请结婚,双方应接受医学咨询”。

  郝处长说,结婚是法律赋予每个人的权利,不论结婚的一方是感染者还是双方均是感染者,卫生部门能够做的就是向双方提供医学咨询,告诉他们怎样能避免疾病的传播。具体到艾滋病,如果夫妇双方在性生活中能百分之百地按正确的方法使用质量有保证的安全套,从理论上讲就可以避免婚内感染。当然,如果他们还想通过正常的性生活要孩子,那能否造成感染就是未知数了。

  医学究竟能给艾滋病感染者的婚姻带来多大的安全系数呢?记者采访了多年从事艾滋病临床治疗,现任中国艾滋病性病预防控制中心治疗与关怀室主任的张福杰大夫。

  张说,用安全套防止夫妇间感染很难做到100%的安全。而且,如果不借助其他辅助方式,感染者在尝试繁衍后代的过程中就有可能会感染健康的一方。即使没有感染对方,在不采取医学干预措施的情况下,母婴感染的几率平均是15% 40%。应该说是很高的。

  那医学上有没有办法帮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生个健康的孩子呢?

  张大夫说,防止母婴感染的研究,我国目前也正在开展。生孩子在3个阶段被认为最有可能造成母婴传染,宫内、生产过程和母乳喂养。目前在怀孕14周以后开始用药,一般可以防止胎儿在宫内感染。生产如采用剖腹产,基本可以保证婴儿不被感染。婴儿出生后再采用人工喂养,放弃母乳,一般来说,就会完全阻断母婴感染的可能。发达国家利用这些办法可以将婴儿的感染几率降低到2%以下。

  谈到靠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帮助感染者受孕的问题,张大夫说,据报道,这项技术目前仅在日本实验过。

  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结婚、育子的道德评价,从事医学伦理学研究的北京大学医学部丛亚丽副教授认为,首先这符合法律,其次与社会道德也没有冲突。

  她说,结婚是每个人的权利,从法律上说,这项权利对于健康人、法律允许结婚的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都是一样的。尽管国家卫生部对于一些疾病、包括艾滋病人有建议暂缓结婚的说法,但是,如果婚姻的双方对于疾病的状况充分知情,而且坚持要结婚,在法律上就没有问题。他们也有权繁育后代。社会各界,尤其是卫生界能够帮助他们的只能是告诉他们生孩子有可能造成对婴儿的感染,如果想保证孩子的健康,应该向哪些部门求助,而没有权利阻止或限制他们生育。“临床医学的基本责任就是治病救人,无论他得的是什么病,要花多少钱。”丛教授说。

  当然,这样的夫妇在决定生育之前,应该做好心理上和经济上的充分准备。即使婴儿被感染,他们也有责任使之享有和所有婴儿同样的权利。

  丛教授说,如果保证血液的安全、进行有保护的安全性行为、对怀孕妇女进行HIV监测和治疗,就基本上能阻断艾滋病病毒从感染者向健康人的传播。医学是不断进步的,这种进步正逐渐改变着人们对于艾滋病的观念。现在,我国的艾滋病感染者据官方公布已达100万人之多,我们应该对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的生活状态持平等和宽容的态度,让他们享受和我们一样平等的受教育、就业、结婚、生子等权利。这将有利于阻断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将会更有效地保护全社会。


 


 ·  艾滋病患者饮食要注意什么?
 ·  艾滋病患者的护理要点有哪些?
 ·  可预防艾滋病的食物有哪些?
 ·  艾滋病常用的药物有哪些?
 ·  艾滋病该如何进行治疗?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