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来自社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危险(ARIC)研究的最新资料首次显示,牙周炎可能在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情进展中发挥作用,而先前已有研究证实牙周炎与临床心血管疾病有关。
北卡罗来纳大学的James D. Beck博士及其同事在11月出版的《动脉硬化、血栓形成与血管生物学》杂志上撰文指出,如果该研究结果得到证实,那么临床医生和公共卫生保健医生就可以考虑到这种广泛存在而又能够预防的致心血管疾病因素,从而能够控制心血管疾病的肆虐。
ARIC研究包括1996-1998年间调查的6017例52到75岁的受试者。研究人员分析了这些受试者中牙周疾病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关系。他们将牙周疾病分为无或轻度(附着体缺损小于10%,厚度小于3mm或更多)、中度(缺损大于10%小于30%)和重度(缺损至少为30%)。
初步分析显示,与没有或仅有轻度牙周疾病的人群相比,中度和重度牙周疾病患者的IMT更可能超过1mm(优势比分别为1.40和2.09)。然而,在排除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因素之后,只有重度的牙周疾病与IMT增加有关,其优势比为1.31。
Beck博士等解释道,该研究结果首次提示,“牙周炎除了可能与心血管事件有关外,还可能在动脉粥样化形成的发病机理中起到一定作用。”
虽然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相关性尚属“中度”,但是他们指出,“如果现有研究所观察到的这种相关性可以重复研究,而且在本质上存在因果联系,那么,考虑到牙周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普遍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广泛发病率可能部分由牙周疾病引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