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当今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占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为第二位。尽管近一个世纪来人类与肺癌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目前在肺癌的治疗上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方面是因为肺癌的早期诊断仍无突破性进展,尚无真正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影响预后的因素不明确;另一方面,一些人为的因素也是导致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
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全国胸部肿瘤外科研讨会上,与会医生认为,目前肺癌治疗存在着诸多误区,影响了对病人的治疗效果。
误区一首诊科室包揽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李辉教授认为,这种误区首先表现为首诊科室首先治疗。现有医疗体制,导致各科医生多各自为政,仅从自身专业出发来诊治病人,一种癌症可能产生多种治疗方案:如癌症病人遇到内科医生,他便在医生的提议下接受化疗;遇到外科医生,则进行手术;遇介入医生则实施介入治疗。而实际上任何单一疗法都无法取得最佳效果。单一科室治疗,必然存在治疗不足或者治疗过头的现象,对病人的治疗非常不利。有些肺癌病人由于在不同的医院、不同的科室、不同的医生那里得到不同的诊疗意见而困惑,四处就诊求医。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对此持有相同意见。他认为,一个好的肿瘤治疗模式应是团队作战,将各方医生组织起来,综合考虑哪种治疗手段最佳,就最先采用。目前,多学科综合治疗已经形成共识,但学科之间不能关着门说综合,而是要打开门户,内科、外科、放疗、病理、中医等相关学科的医生真正做到一起讨论综合治疗。他说,综合治疗模式已成全球模式,国内一些医院包括他所在的北京宣武医院等已能做到。
误区二各种“刀”优先选用 李辉教授认为,由于诊疗规范权威性的缺失,再加上经济利益的驱动,目前医学的疾病临床诊断治疗路径出现很大的偏差。许多医疗机构没有遵循科学的临床治疗路径,滥用一些肿瘤治疗方法,突出的是γ刀和氩氦刀手术。
目前应用于临床治疗肺癌的方法除手术、放疗和化疗外,还包括γ刀、X刀(又称光子刀)、质子刀、超声聚焦刀和聚能刀、激光刀、氩氦刀、射频消融、全身热疗等。我国现有γ刀多达40多台,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超过了美国。有些医疗机构宣传γ刀能“不开刀、不流血治疗肺癌”,并可达到“95%的效果”,误导了许多患者。李辉教授说,进行γ刀等治疗一定要慎重选择,不可盲目应用。正确的适应症包括手术后还有残留、肿瘤复发、年老体弱或拒绝其他治疗方法的患者。
医生介绍说,影像学确定的肿瘤的边界被称为“物理学边界”,但是由于肿瘤是向周围正常组织浸润性生长,在影像学上是很难显示出来的,因此,这种难以确定的肿瘤真正的生长范围被称为“生物学边界”。γ刀或X刀治疗范围有可能达不到“生物学边界”,这样残留的肿瘤细胞仍然会在体内造成复发和转移。据介绍,滥用以上治疗方法会造成不良后果:一是达不到治疗肿瘤应有的目的,可能会有一些病灶缩小或消失,但对减轻患者痛苦和延长寿命并没起到任何作用。二是治疗后肿瘤很快就会复发。三是引起放射性损伤,不仅没能减轻 病人的痛苦反而增加新的痛苦。四是增加病人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个别单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追求成本回收,无限制地扩大治疗适应症,增加了医疗开支,病人利益受到损害。
误区三手术切口越小越好 有些医疗机构盲目追求手术小切口或不恰当地应用胸腔镜进行胸部肿瘤手术,这点在肺部恶性肿瘤治疗中一直存在争议。这些争议主要来源于对微创观念的狭隘理解、对微创外科与小切口手术之间关系的迷惑和混淆、对微创外科与传统肿瘤外科之间如何协调统一以及对微创外科观念的滥用。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何建行教授和李辉教授等认为,微创外科的实质是在微创观念指导下的外科。这种观念体现在诸多方面。
首先微创不局限于哪种手术方式和方法,它的终极目标是通过各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器官功能的损伤,有利于功能恢复。 其次,微创外科与传统外科(特别是肿瘤外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微创外科不能脱离传统外科而单独存在,传统外科也需要微创观念和微创技术支持,二者不能截然分开。一切微创技术的实施都不能违反肿瘤外科治疗原则。忽略胸部肿瘤的治疗原则而一味追求微创是不负责任和无意义的。
第三,微创外科不以切口大小为依据,也就是说单纯的小切口并不等于或代表微创外科,重视微创外科的概念比单纯强调小切口有更深的含义。客观地讲,小切口手术只是达到微创目的的一种手段。无论何种切口都应遵循最佳术野显露、最接近病变、最安全可靠、最小创伤和尽可能美观这几个原则。
第四,微创外科是指凡是能减少组织损伤、有利于功能恢复的治疗措施,因此广义上的微创外科应包括腔镜外科、内镜外科、介入放射外科、定向引导外科、远程医学,甚至包括显微外科和基因治疗等范畴。
医生指出,新的医学模式将病人经过治疗后在心理和生理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康复作为外科治疗的终极目标。因此在不违反传统外科(肿瘤外科)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减少因手术给病人带来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则是微创外科所追求的目标。真正意义上的微创外科是“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具体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