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近1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肝脏星状细胞激活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中心环节。肝脏星状细胞的激活过程非常复杂,有多种细胞及因子参与。Gressner将这一过程分为炎症前、炎症及炎症后三个阶段,而Friedman将其分为起始和扩展两个阶段。(一) 起始阶段 当肝实质受损伤时,肝细胞、内皮细胞、Kupffer细胞及血小板均可通过旁分泌作用激活星状细胞。受损肝细胞所产生的脂质过氧化产物可活化c-myb和NFkb从而激活星状细胞;受损的内皮细胞表达一种能够促进星状细胞激活的剪接变体性细胞性纤维连接蛋白,不可释放PDGF、VEGF、bFGF、TGF-β、IGF和内皮素等,并参与潜在型TGF的激活; Kupffer细胞被激活后可产生许多细胞因子,包括能够活化NFkb的TNF-α;而血小板可以释放多种促进有丝分裂、促进纤维化的细胞因子,如PDGF、TGF-β、EGF和IGF等。这些旁分泌因子通过不同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活化一系列核转录因子如c-myb、NFkb、SPI、c-jun/API和STAT-1等。而间质的损伤破坏了血窦内皮下的功能性基底膜,亦可促进星状细胞的表型改变而使其激活。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诱导或激发肝脏星状细胞的基因和表型发生改变,例如表达一些受体并对细胞因子或其它刺激发生反应。(二) 扩展阶段 经过激活的起始阶段,在正常状态下“静止”的肝脏星状细胞获得了一系列新的表型:增殖性、收缩性、趋化性、纤维增生、纤维降解、视黄酸类丢失、释放细胞因子等。这种已被激活的星状细胞即称为肌成纤维细胞样细胞。这时,已被激活的肝脏星状细胞不仅继续受旁分泌途径的调控,而且能够通过自分泌效应维持和扩展其激活状态。其结果是肝脏星状细胞大量增殖、活化,并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而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相对或绝对不足,最终导致纤维化。在这一过程中涉及的细胞因子及其效应的细胞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