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风湿免疫 >> 红斑狼疮 >> 正文

溶入自然,祛病益寿


日期: 2006 - 06 - 16   作者:   来源: 中国红斑狼疮网   责编: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人类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对立而统一的整体,人类的疾病大部分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的致病因素所引起,和环境中的有害因素有一定联系,即中医的"天人相应"学说,自然环境的保护对帮助病人的治疗,改变情绪,促进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环境的调节可以为红斑狼疮病人创造康复所需要的空气、阳光、温度以及有利于病人在视觉、听觉、嗅觉上都得到享受,为病人创造清洁、安宁、舒适、安全的自然环境。
  红斑狼疮病人由于五脏亏虚、正气不足,抗御外邪的能力下降,因此应保持住所及住所周围的自然环境清洁,室内物品整齐,应用衣物卫生,并定期在室内消毒等。噪音对身体非常有害,当人体健康时对噪音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红斑狼疮病人对噪音的适应能力大大降低,很小噪音就可以引起烦躁不安,因此应创造一个安宁的周围环境;红斑狼疮病人在治疗中身体比较虚弱,再加上病人多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抵抗疾病的能力进一步下降,如果居室或周围环境中空气质量不好,空气中微生物的密度增加,通过呼吸道或皮肤进入人体,使红斑狼疮患者的感染机会(外感)大大增加,通过食物也可以有消化道带入空气中的污染物,因此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环境因素,必须使红斑狼疮病人所处环境空气新鲜,可以远离城市的污染,居室通风换气,使用空气净化装置等,保持新鲜的空气环境;红斑狼疮病人所处环境温度要随时根据气候进行调节,恰当的温度使病人感到舒适,过高的温度影响机体的散热功能,会使病人感到焦虑,温度过低会使病人易感冒,肌肉紧张,不愿活动,过冷过热都将影响体温的调节机能,影响各器官的功能,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导致其它疾病的发生和狼疮并发症的加重,因此必须调整好温度环境;适当湿度可促进疾病的康复,一般病室的相对湿度应在40%-60%为宜,湿度过低,使体内水分蒸发过快,散失大量热能,可引起病人呼吸道黏膜干燥、咽痛、口渴,红斑狼疮病人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等,可应用加湿器及通风等手段调节室内湿度环境。另外,自然光线或人工光线都应以光线柔和舒适为宜,环境应保证安全。
  人是自然界中的生物之一,各种自然界的因素在极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红斑狼疮病人在缓解期可以选择一些特殊的自然环境疗养,以利于疾病康复。
  矿泉浴:利用自然界的矿泉来祛疾疗病。中医学认为可供引用的泉水性味甘平,具有补养之功,即能调和脾胃,滋阴清热,又是气血津液赖以滋荣的源泉。可作治疗用的矿泉则具有温经活络,调畅气机,舒畅情志,解毒消肿,杀虫止痒等功效。矿泉中微量物质、湿度、静水压力、浮力及水微粒的磨擦作用可以改善血管功能,改善微循环,消除皮肤病变,起到松懈肌肉、镇痛、镇静和消肿的作用,一般选择39℃~41℃热泉为宜,每次10~15分钟,30次为1疗程。矿泉浴后可能出现头昏,头痛,心悸,乏力,胸闷,恶心等症状,一般停止洗浴后症状可缓解,无需治疗。一旦出现皮肤过敏,应积极治疗。不宜到过冷过热或含放射性物质的矿泉中疗养。
  空气浴:在高山、森林、海滨、瀑布旁、喷泉边等良好的自然环境中,由于日光、雷电的作用,产生出大量的阴离子,加上少有灰尘、疫气,空气十分清新,经常在这样的环境中"吐故纳新",能调养五脏,祛病延年。具体方法是在以上环境中,尽可能地暴露肌肤,接受外界空气中温度、湿度及流动的刺激。裸露部位的多少,要因人而异,体质好者,可只穿背心、短裤进行空气浴,体质较差者,可逐渐减少衣着,空气浴时可行适当的体育运动和深呼吸运动。在进行空气浴时,时间应从少到多,衣服应逐渐减少,大风、大寒天气一般应停止空气浴。有外感发热者不宜脱衣行空气浴。
  森林浴:森林之内,绿叶繁茂,鸟语花香,空气新鲜,环境宁静,是促使心绪平静,消除疲劳的理想场所。冬天林内温度高于林外,夏天林内温度低于林外,气候平稳宜人,优美舒适,极有利于培养正气,祛病延年。一般在林中疗养院进行,居住于森林中的时间可长可短,短的可10~15天,长的可1~3年,在森林浴期间安排好饮食、运动、娱乐等,动静结合,生活要有规律,要保持平静的心情,并定期健康检查。


 ·  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红斑狼疮?
 ·  红斑狼疮怎样保养不复发?
 ·  红斑狼疮疾病会影响寿命吗?
 ·  生活中如何预防红斑狼疮
 ·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怎么治?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