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症(佝偻病):佝偻病也称软骨病,佝偻病与缺钙有关,但钙的吸收很大程度在于维生索D。如果婴幼儿缺乏维生素D,钙盐就不能正常地沉积在骨骼端,而使骨质脱钙、疏松、软化。维生素D缺乏症多出现在8岁以下的儿童,患儿初期表现易兴奋、好哭闹,夜惊,多汗,头脑后部有明显的枕后秃圈。中度缺乏时,可出现头颅骨软化、方颅、轻度鸡胸等。重度缺乏时,骨骼畸形、重度鸡胸、下肢重度畸形等。预防维生素D缺乏症最有效的办法,是每天将孩子身体的部分皮肤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夏天可去树荫下接受散射下的阳光,避免直晒受暑,冬天晒太阳时要注意不要受凉。服用维生素D或鱼肝油不要过量,每日0.25毫升,逐渐加至2毫升。母乳不足的婴儿,同时加喂适量的钙片。 坏血病:坏血病是由于长期缺乏维生素C所引起的周身性疾病。突出的表现是因轻微的外伤就会引起皮肤、粘膜、关节腔及肌肉内不正常出血,但发病,往往缓慢,常常是食欲减退,体重不增,烦躁爱哭闹,面色苍白,下肢肿痛,小腿内弯,怕人接近,皮肤粘膜有大片的皮下出血点。预防的方法是授乳妇女和婴儿(尤其是人工喂养的婴儿)都要经常补充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增加维生素C的含量。 蛋白质营养不良:蛋白质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发病原因有:长期饮食不足或喂养不当;仓促断奶,婴儿尚不能适应新的食物;先天性畸形,如唇裂、腭裂、幽门狭窄;疾病影响。蛋白质营养不良的最初表现为婴儿脂肪组织开始变软,肌肉松弛,腹部显得很突出,不愿活动,技能发展缓慢。严重蛋白质营养不良,表现生长严重停滞,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60%,皮下脂肪很少,皮肤松弛,看起来像个“老人”。预防蛋白质营养不良主要是合理喂养与防治相结合。 营养性贫血:营养性贫血是由于缺乏必需的营养物质,如铁和蛋白质,妨碍了血红蛋白形成而引起的贫血病。多发生在婴儿出生3~4个月以后,表现面色苍白,眼脸结膜,口唇及口腔粘膜红色变淡,严重时有呕吐、腹泻、烦躁不安,长期贫血还有可能出现指甲凹陷不平。预防营养性贫血主要是常给婴儿增加一些含铁量和蛋白质高的食物,如肝、肉类、蛋黄、豆制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