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瘢痕挛缩畸形在临床上颇为常见,以烧伤后遗症最多,据统计约占烧伤后全身各部位畸形的9.4~13%。挛缩极大多数位于颈前区。挛缩较重的病列不仅累及皮肤,并且可使颈阔肌也发生挛缩。颈部的俯、仰、旋转等运动手限,语言、咀嚼功能受影响,甚至下唇、下颌部、面部皮肤、鼻翼、下睑等都可以被牵拉造成畸形或外翻。更严重的病例下唇、颏部与颈、胸粘连,往往影响呼吸。病人不能平卧,终日流涎不止,胸前长期糜烂。在儿童还可以影响发育,可使下颌骨颏部前突,造成开 和错 ,还可以造成驼背,病人极为痛苦。
1.原因 颈部瘢痕挛缩极大部分由于热力烧伤,少部分由于电、放射形和化学烧伤所致。颈部皮肤和皮下的严重感染坏死、创伤或术式所致的纵行切口或伤口,在愈合后也可以形成索状或蹼状的挛缩瘢痕。
2.预防 颈部瘢痕挛缩应积极预防,其重要性超过治疗。颈部烧伤早期应取伸展位,睡时不垫枕头或在肩下垫薄枕,Willis(1970)指出:如颈前区烧伤面不能在4~6周内植皮,并很块用支架固定,则将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瘢痕挛缩。他对正在愈合的颈部烧伤及早用热塑塑料做成临时性支架予以固定,即使尚有零星小创面未愈时,也可以盖以薄层也应敷料,戴上支架。如病人全身情况危重,不能在4~6周内对颈前区施行永久性的植皮时,也应力争尽早用刃厚皮片暂时关闭创面,尽量减轻畸形。待颈部创面完全愈合后可用泡沫塑料制成颈圈长期戴用,对所植的皮片或瘢痕连续压迫6个月以上。
3.分类与症状 颈部瘢痕挛缩的分类方法很多。如以瘢痕所在的部位分类,可分为颈前区全部瘢痕挛缩和颈前区瘢痕挛缩两大类;如以瘢痕形状分,则可分为蹼状(多蹼状)、条索状、片状瘢痕挛缩;如以瘢痕挛缩对颈部功能的影响和对邻近器官的牵拉程度分类,则又可以分为Ⅰ、Ⅱ、Ⅲ、Ⅳ度。其中最后一种分类方法最能说明挛缩的程度,并且在选择治疗方法时作为依据或参考的价值也最大。在此详加介绍。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