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瑶医对肺癌病因、病理与病症的认识:
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地会患上这样或那样的疾病。人为什么会得病呢?哪些因素会引起疾病?发病后人体机能会出现哪些病理变化?这一系列的问题,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古今中外各种医学的普遍着眼点,瑶族医药也不例外。瑶族医药的产生和发展是随着瑶民族的繁衍而发展的。瑶族生活在五岭以南,逶迤延展于岭西,南濒海滨,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造就了具有本民族独特理论的瑶医药。
瑶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人体内的脏腑、筋脉、骨肉等器官、组织,都有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这些生理功能是在人体整体统一协调下完成的。不同器官、组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维系。但人类是生活在大自然之中的,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常常引起人体的生理变化或病理改变。
人体内部是一个统一的内环境,人体与外环境(自然界)之间又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内环境在外环境的影响下处于不断的产生矛盾而又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从而保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即人体处于健康状态。如果这种动态平衡因为某种因素遭到破坏,而机体又不能很快地自行调节恢复平衡,体内就会形成病理改变,导致疾病的发生。
破坏人体盈亏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就是病因。瑶族人民通过长期、大量的医疗实践,对致病因素进行深刻的分析,认为致病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来自于自然界的气象因素,如寒、热、风、湿等气象的异常;有传染因素,如瘴气、疫毒、蛊毒等;有心理因素,如精神刺激等;有生活因素,如饮食、劳倦以及房劳等;有物理外伤因素,如跌打损伤、烧伤、烫伤、金刃伤及虫兽伤等,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另外,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原因和结果往往相互作用,某一病理阶段的结果,又成为另一病理阶段的原因,如痧、痨、痰、毒、瘀等,反过来作用于机体而成为继发病因。
那什么又是病理呢?简言之,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转归的机理就是病理。每一种病,都有自身特有的病理。即使是同一种病,由于病人体质不同,其病理也有差异。因此,可以说疾病的病理复杂多变,但也并非毫无规律可循。也就是说,无论什么疾病,都必然由最基本的病理错综复杂地组合而成。掌握了这些基本病理,也就掌握了研究疾病的最根本的途径。
疾病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疾病区别于他病,就是因为其具有与他病不同的、特异的症状、征象。一种疾病包含有多种症状,而同一症状又可表现于不同的疾病当中。一般来说,疾病的概念要大于症状的概念,但需要指出的是,瑶医认为症的概念所涵盖的范围要大于病的概念,这是瑶医认识病症关系的独特之处。
瑶医治疗肺癌总法一、解毒除蛊法
解毒是瑶医治疗大法之一,它是瑶医千百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瑶医治疗毒重在解毒、排毒,即使用各种解毒药,化解、中和、排泄体内毒素。
长期以来,瑶医对毒已具有相当的认识,毒是瑶族医药理论重要论述内容之一,它贯穿着瑶医药从萌芽——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包含在瑶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理论之中。“毒”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具体的各种“中毒”,如中“蛇毒”、“药毒”、“虫毒”、“食物中毒”等等及由“痧毒”、“瘴毒”、“湿毒”、“风毒”、“蛊毒”所引起的以“溃烂”、“红肿”、“热痛”、“肿瘤”、“疮疔”、“黄疸”等为主要表现、机体器官有一定器质性损害的较为严重的一类疾病。而“解毒”则是通过药物的解毒,和外治的排毒来达到治疗目的的各种方法,在临床运用上,有如下两大方面:
一是具体的“毒药”及“解毒药”的运用。瑶族先民在很早以前就懂得运用各种毒药甚至制造毒药用于狩猎、战争及医疗。如《诸病源侯论》记载有岭南俚人制造的5种毒药:“不强药、蓝药、焦铜药、金药、菌药”。以及水银、雄黄、钩吻、乌头、巴豆、杏仁、斑蝥等。据古籍记载,这些毒药瑶族地区早已普遍运用于临床上。唐代的《本草拾遗》就记载了瑶族地区使用菌药烧灰治疮疥,用鸠喙解蛇毒,用蜈蚣治风毒和热毒等经验。
二就是“解毒”作为瑶医重要的治疗方法,在指导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上,瑶医针对邪毒起因及其种类和性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解毒药及解毒方法,使毒邪被化解而排出,在外采用药敷、熏洗、刺血、刮痧、拔罐等,散发人体正气,阻断邪毒内侵之路而达到“排毒”的目的。如在广西桂北地区,瑶医用草药山栀根、甘蔗蔸、野角麦、黄饭花等煎水内服以清解湿毒,治疗黄疸性肝炎。用铁帚把根、马蹄菜、鱼腥草、山槟榔等内服清热解毒治疗菌痢。用刮痧法配合草鞋饭、救必应、尖尾芋等以解痧毒治疗“蚂蝗痧”。用瑶药液浸泡过的药罐在一定穴位上拔罐排毒治疗风湿类疾病。用鸡冠花、鸡公苋、塞鼻子树、红牛藤等内服配合浴足以化淋、利湿、排毒治疗“热淋”、“石淋”。
另外,瑶医还用通草根、鬼针草、金银花内服,以小毛蒌、山花椒叶、路边菊适量共捣烂加桐油外敷治疗化脓性阑尾炎。另据文献报道,瑶医还运用解毒药治疗“毒邪甚极”的“阴疮(肿瘤)等。如用断肠草、钩吻、岩黄莲等治疗早期肝癌和中晚期肝癌患者;用山豆根治疗肺癌、鼻咽癌、膀胱癌;用独脚莲治疗肝癌、胃癌、子宫癌、肠癌等,均取得一定的疗效。提示瑶医“解毒药”有抗癌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在妇科、外科、皮肤科、儿科,“解毒法”亦屡有应用。如用扛板归、蛇舌草、公英、三角泡、马缨丹等煎水熏洗、坐浴,治疗各类阴道炎、慢性宫颈炎。用鬼针草、百花丹叶、节节草、红毛毡等外敷解毒排毒治疗乳腺炎。用干地龙、芭蕉根、金竹根、鱼秋蒜等内服清热解毒治疗小儿病毒性及细菌感染性高热等等。
瑶医治疗肺癌总法二、启关透窍法
启,开启,透,透达。关,关隘;窍,孔窍,泛指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及管腔,即五官九窍,包括体表的毛窍、上部的上窍、下部的前后二窍。启关透窍,即通过疏泄孔窍、透邪外出,以解除在身体肌表之邪;或运用清轻芳香、辛散走窜、祛风化湿、行气化瘀的药物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瑶医认为五官九窍是人体与外界相联系的窍道,应以畅通为用,如病邪阻塞官窍,则可致多种病症。因此,务使窍道畅通。另外,若病邪侵袭人体,引起疾病发生,邪气内聚于体内,则应开启关窍,通利窍道,给病邪以出路,即“开门祛邪”,使积聚于体内的病邪得以消散,邪散邪消,疾病向愈,病体安康。
例如,鼻窍壅塞不利,气不通畅,嗅觉失灵,头痛,鼻塞,流浊涕,可引起鼻炎、鼻渊等疾病,此时应用通利鼻窍之品,可使疾病痊愈。再如,感冒引起的发热、恶寒、头痛、周身疼痛、无汗、咳嗽等症,及时采取发汗的方法,使邪气被驱出体外,感冒会很快治愈。如果不抓住驱邪外出这个关键,而只用止痛药、清热药对症治疗,不但治不好感冒,反而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