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导医网中部资讯 >> 瑶医科 >> 正文

为啥常喝牛奶患结肠癌的风险低


日期: 2011 - 02 - 15   作者:   来源: 瑶医网   责编: YH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减少脂肪已经证明,减少每日饮食中的脂肪摄入量可降低罹患患肠道肿瘤的风险。要减少“看得见的”脂肪、需避免油炸食物,去掉肉类和家禽上多余的脂肪;还要注意减少生活中“看不见”的脂肪(如巧克力、饼干和蛋糕),这都无益于结肠的运动功能。

  结肠癌的产生与人们的生存习惯有很大关联,合理进食可有效防各类病疾,而不当进食则会引发各种病疾。近期,有调查人员发现,常饮用牛奶的人群,其发生结肠癌的几率低。探究人员综合分析了人们每日对牛奶、奶酪、酸奶以及其他富含丰富钙质的食品摄入情况,结果发现,钙的摄取量可能与结肠癌的患病率有关。研究显示,每日饮用250毫升以上牛奶的人,其患结肠癌的几率要比几乎不喝牛奶的人少15%左右。而相比之下,奶酪、酸奶这一作用就不很明显。

  但这并不是说牛奶喝得越多就越好。研究同样发现,当一个人每天喝3大杯(总共1升左右)牛奶时,则不会给健康带来什么益处,因为过量的钙质还可能导致前列腺癌。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近日介绍,钙质与人体许多机制密切相关,因此在对钙质最佳摄取量定出标准之前,要对身体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鉴于人体健康机制的复杂性,研究人员建议要科学摄取钙质。同时,脂肪摄入量高的人要坚持运动,否则同样面临结肠癌的威胁。

  生活中预防结肠癌要做到以下四点:

  1、保证饮水量,增加水分

  增加水分,饮用大量新鲜液体,尤其是水,有助于保持大便松软并通畅直肠排便。理论上,我们每日应摄入2至3升的水分。减少咖啡因饮品比如茶、咖啡、可乐及某些大众非酒精饮品均含有咖啡因,这促使我们喝下的液体迅速穿过我们的体液环境,而不是在结肠中循环。只有饮用无咖啡因饮品才有助于保持大便松软,并帮助排泄物通过结肠输送。注意体重超重人群罹患肠道肿瘤的风险增加。

  2、每日至少5份水果和蔬菜

  增加纤维建议每日至少5份水果和蔬菜。纤维有助于形成粪便团块,并加速排泄物通过消化系统。在您的每日饮食中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量,能帮助结肠常常较早排空。

  3、减少脂肪摄取量

  减少脂肪已经证明,减少每日饮食中的脂肪摄入量可降低罹患患肠道肿瘤的风险。要减少“看得见的”脂肪、需避免油炸食物,去掉肉类和家禽上多余的脂肪;还要注意减少生活中“看不见”的脂肪(如巧克力、饼干和蛋糕),这都无益于结肠的运动功能。

  4、多参加体育运动

  通过体育活动平衡摄取,会使自己保持满意的体重。保持中度运动结肠需要保持良好的状态,以处理它应完成的日常工作!保持每日大约20分钟的中度日常运动,有助于排泄物通过肠道,协调排泄。

  结肠癌在西方国家发病率很高,以前我国由于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与西方的不同,患者较少。可是近几年来,城市居民的结肠癌患病率升高的很快,这主要和人们的饮食高脂化倾向有关。吃的油脂类食物越多,发病的可能性越大。

  但是,结肠癌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和其他癌症一样几乎是无计可施的那么可怕。医生认为,如果在结肠癌的初期早接受肠镜检查并清除掉癌变组织,结肠癌的手术预后是非常好的,病人在手术后寿命几乎不会受太大的影响。

  要早发现结肠癌,首先要熟悉自己每日排便的习惯,如果排便习惯突然发生了变化,最好就医,检查是否有癌变的存在。屈主任说,排便习惯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平常排便比较干燥,这几天却突然变稀;或是忽然变得非常干燥;还有的人排便次数出现了变化,从每天一次变成二三次,或是反之。总的来说,排便和平常的规律不一样了,自己就要小心一些,到医院检查是比较妥当的选择。有的病人出现血便或是黏液便,容易认为是痔疮在作祟,往往会耽误结肠癌的检查和治疗。

  45岁以上的男性是结肠癌的高发人群,每年的体检中如果有肠镜检查,最好不要因为检查过程中的不适而放弃,因为结肠癌和其他癌症相比的特点就是越早发现治疗的效果越好。而现在结肠癌的发生率已经占到所有肿瘤患者的8%到12%,仅次于胃癌、食道癌、肝癌和肺癌,位列第五,患者的平均年龄从60多岁降到了50岁左右,三四十岁的患者也不少见。所以,结肠癌一定要及早治疗,免得酿成终身遗憾。


相关信息:( 结肠癌
 ·  “肉食动物”易患结肠癌
 ·  结肠癌不会传染
 ·  治疗结肠癌的中药疗法
 ·  中医治疗结肠癌
 ·  DC+CIK生物技术治愈结肠癌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