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癌肿病员手术后,不知道如何锻炼,有些家属认为,病员术后不应该再去参加体育锻炼,理由是参加体育锻炼会加速机体的血液循环,致使体内的癌细胞趁机随着血液流速的加快而迅速扩散,从而使病情恶化。其实,这个观点是毫无科学根据的。
癌症病人术后进行康复运动为何有利健康呢?原因很简单,病人在医生或者家属的帮助下,适当地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原则是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使血液中的白细胞增多,而白细胞具有吞噬癌细胞和细菌的能力。同时,体育锻炼还能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整个机体的抵抗能力。实践证明,适当体育锻炼可以通过以下4点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
1、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延缓细胞衰老。
同样,机体细胞的活力增强加速了机体的新陈代谢,延缓细胞衰老周期增长了机体的寿命,减少细胞病变的机会。
2、能增进食欲,改善消化功能。
锻炼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同时消耗一定热量,改善消化功能,增进食欲。
3、能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机体的活动,使机体细胞运动加速,生长速度加快从而增强了机体细胞的抗病能力。
4、能使人性格开朗,消除烦恼和忧郁,增进心理健康。
锻炼也是一种机体排泄的方式,能够达到消除烦恼、疲劳、增进心肌的活力,从而达到让人心情开朗的效果。
癌症病人在实施了手术之后,应该如何进行康复锻炼呢?
医生提醒,癌症病人手术后进行适当的全身运动是必要的,但要在重新建立生活新规律,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以后。在医生或家属的帮助下,适当地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锻炼时要根据自己身体状况,因人而异。通常要注意以下几点:
术后如无禁忌证,病人应在1~7天后离床活动,即早期离床活动,可由家属搀扶在病房里走动,促进身体各部机能的恢复。
如手术创伤较重,术后体力较差,不能下床时,可在床上做肢体运动和翻身动作。
如身体恢复良好,可逐步加大运动量,变换锻炼内容,从散步、气功、太极拳到做保健操乃至慢跑。
乳腺癌由于切除范围较广,术后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功能锻炼,将会造成患侧上肢的功能障碍,而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加强患肢的功能锻炼。
1、乳腺癌根治术后功能锻炼
患者在麻醉清醒6h后,并且在耐受的情况下即可进行手、腕部及肘关节的功能锻炼,可做伸指、握拳和屈腕屈肘等锻炼。在术后2~3天,患者可适当下床活动,可加大患肢锻炼。进行屈肘运动,可练习患者手掌扪对侧肩部及同侧耳部的动作,可用患肢的手指顺着墙渐渐向上滑行,逐步提高。拆除切口缝线后,可锻炼抬高患肢,将患侧的肘关节屈曲抬高,手掌置于对侧肩部。
初时可用健侧手掌托扶患侧肘部,逐渐抬高患侧上肢,直至与肩平;练习将患侧手掌置于颈后,使患侧上肢逐渐抬高至患者自开始锻炼时的低头位,达抬头、挺胸位,进而能以患侧手掌越过头顶并触摸对侧耳部为止。为了扩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此时还可做扶墙锻炼,加强抬高患侧上肢的功能。加强上肢抬举、旋转、外展等各种运动。但在锻炼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病情、年龄、体力、切口愈合等,进行循序渐进的锻炼,不可操之过急,不可不锻炼。
2、患者出院后的功能锻炼
仍应继续坚持患肢的功能锻炼。可重复做上述的各项练习,特别是扶墙抬高上肢的运动,可使上肢及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渐恢复正常。为了进一步使各项动作协调、自然、轻松,还可以进行以下几项功能锻炼:
(1)上肢旋转运动:先将患肢自然下垂,五指伸直并拢。自身体前方逐渐抬高患肢至最高点,再从身体外侧逐渐恢复原位。注意上肢高举时要尽量伸直,避免弯曲,动作应连贯,亦可从反方向进行锻炼。
(2)上肢后伸运动:患者应保持抬头挺胸。此外,患者还可在日常生活中制定提、拉、抬、举、物体的各种负重锻炼,以增强患侧上肢的力量,使其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但应告知患者量力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