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一旦疼痛发作病人以及家属都希望采尽一切办法来止痛,那么治疗时运用吗啡止痛,会不会造成依赖性呢?麻醉科医师指出,医疗上运用只构成躯体依赖,而不构成精神依赖,因此谈不上成瘾。
肿瘤引起的疼痛,称之为癌痛,癌痛发生骨转移和晚期的患者尤为剧烈,睡觉痛、说话痛、活动时痛,折磨得患者完全无法正常睡眠及活动。吗啡,正是临床上用于止癌痛的常规药物。
吗啡是鸦片中最主要的生物碱(含量约10-15%),1806年法国化学家F·泽尔蒂纳首次从鸦片中分离出来。他用分离得到的白色粉末在狗和自己身上进行实验,结果狗吃下去后很快昏昏睡去,用强刺激法也无法使其兴奋苏醒;他本人吞下这些粉末后也长眠不醒。据此他用希腊神话中的睡眠之神吗啡斯(Morpheus)的名字将这些物质命名为“吗啡”。
禁毒宣传深入人心,一看到“吗啡”,我们首先联想到的是毒品,碰不得,挨上就成瘾君子。不少癌症患者的家属听说要用吗啡止癌痛,连连摇头:万一用吗啡成瘾了,那该怎么办?治疗用吗啡会上瘾是一种误解,遵从医嘱,规范用药是不会让人变成“瘾君子”的。
区别
上瘾:精神需要,对身体有副作用
治疗:仅仅身体需要
“上瘾”就是我们所说的药物依赖性,分为躯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两大类。躯体依赖性不等于成瘾性,而精神依赖性才是人们常说的成瘾性。
在癌症疼痛治疗中,病人对吗啡属于躯体依赖,因癌症疼痛需要用吗啡镇痛,有时,根据病况需要,还得增加用药剂量——以上种种都出于癌症疼痛止痛治疗的需要。此时,癌症病人停用止痛药,也会出现依赖症状,属于正常的躯体依赖,根源是肿瘤引起的疼痛没有消除,不是上瘾。
而如果本人身体不需要吗啡(非医疗使用),而不顾药物的有害作用,强制地使用药物。这种情况下,成瘾者慢慢产生了躯体依赖性,更重要的是,精神上依赖药物,这种情况才叫“上瘾”。
用于医疗相当于慢性病药
其实,运用于医疗,吗啡是最常用的止痛药。副作用小,止痛效果好,只要按照规范治疗方法,把握好剂量,不会令人上瘾。
相反,如果癌痛者因误解而拒用吗啡,任由疼痛发展,会引起食欲差,睡眠差,心情烦躁,忧郁不安等,疼痛还会导致心率快,血压高,血糖升高,身体免疫力明显下降等等一系列副作用。
因此,对于肿瘤患者而言,使用吗啡解决了最痛苦的问题,改善了睡眠,改善了食欲,大大提高了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吗啡作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于重度癌痛的首选药物,主要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可随时增加剂量。
2、起作用的时间与半衰期相等。
3、可经多种途径给药,口服给药止痛时间长,并发症少,无效时可增加剂量。
4、吗啡在世界上太多数国家和地区可以得到且价格不昂贵。
5、有关吗啡的研究较深入,己能从多方面了解其持点。如吗啡的药代动力学、毒副作用,并且已有吗啡的解毒药——阿片受体拮抗药纳络酮。
口服是首选的吗啡给药途径
能口服就不要打针,口服是首选的吗啡给药途径,因为口服最方便,最经济。吗啡有即释剂和控释剂两种。控释片一旦捣碎后能迅速释放,因此千万不要将药片嚼碎后服用,对不能吞咽整个药片的患者不宜用控释片。少部分患者在其患病期间因为口腔炎或临终阶段吞咽困难而需要改变给药途径。一旦患者不能口服药物,应考虑其他比较无创的给药途径,如直肠给药或经皮给药。静脉注射及皮下注射可造成皮肤或静脉局部刺激。
不能口服吗啡怎么办?
当不能口服时,可选用经直肠给药、静脉点滴、肌肉或皮下注射及硬膜外或网膜腔给药。大多数药物经口服或直肠给药后均能较好地吸收,但吸收也许不完全。进一步说,经肠道吸收的药纱,首先要在肝脏经过代谢。药份起效最快的是静脉注射,这是因为药物吸收未被延迟。因此,在改变用药途径和药物剂型时,药物剂量及给药频率应该根据每一个患者的反应和镇痛需要而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