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如何释放压力,减缓压力对于癌症治疗非常重要。中晚期肿瘤患者应高度重视心理情绪的调节,积极进行正规治疗,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识别和杀伤突变细胞的能力,抑制肿瘤的生长转移。
T淋巴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内功能最重要的细胞群,在正常机体内各个T淋巴细胞亚群相互作用,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当不同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和功能发生异常时,就可能导致机体免疫紊乱并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
住院的中晚期肿瘤病人34名,男女各半,年龄在12~81岁;均是影像学及病理检验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其中有明确转移的16名;这些被研究对象中无其他急慢性内外科疾病及精神疾病,并且近1年内无重大生活事件经历。另选相同数量的正常人作研究对照。所有研究对象均采取抽血检验T淋巴细胞、(焦虑、抑郁)心理测试以及生活质量评估等。
研究结果表明,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及免疫功能的改变,并影响治疗的耐受性,同时影响精神状态与生活质量。研究者发现,晚期癌症患者绝大多数存在心理障碍,严重的情绪反应导致其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减少,并抑制T淋巴细胞增加;疾病过程中不良情绪是预示癌症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的重要决定因素。由此推论,心理与免疫确实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心理调节对肿瘤的预防、治疗及预后都有重要影响。
在很多癌症病人的生活经历中,有过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或痛苦。可以这样说,长期的精神紧张、情绪压抑、心情苦闷、悲观失望等不良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强烈的促癌剂。
精神与情绪的好坏和癌症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古代著名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就提出了心理因素与身体疾病相关的概念。
祖国医学认为肿瘤是由于七情郁结、脾胃受伤等原因,以致气血凝滞的结果。我国元代医生朱丹溪认为,“乳岩”(乳腺癌)是由于经常忧愁、郁闷、愤怒等不良情绪所引起。
近代,德国学者巴尔特鲁施博士调查了8000多位不同的癌症病人,也发现了大多数病人的癌症都发生在失望、孤独、懊丧等严重的精神压力发生的时期。
在20世纪80年代,调查了200例胃癌病人,发现他们共同存在长期的情绪压抑和家庭不和睦。北京有一组资料,用对比的方法调查,发现癌症病人在他们生活经历中,曾经有不良心理刺激的高达76%,而一般病人中有明显不良心理刺激的只有32%。
这些事实说明,长期的精神紧张、情绪压抑、心情苦闷、悲观失望等不良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强烈的促癌剂。有人给丈夫因癌症死亡的一批妇女作测定,发现她们身体内可杀伤癌细胞的淋巴细胞的活力明显下降,说明这些妇女的免疫功能是下降的。
为什么不良情绪和心理上的紧张、忧郁、创伤会增加人们的患癌率呢?原来,在健康的人体内,虽然正常细胞也可能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突变成癌细胞,但人体的免疫系统随时都在监控着,能及时将它们破坏或者消灭掉,防止癌瘤发生。 而心理上的紧张、忧郁、创伤,会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削弱免疫机能。一旦免疫系统不能在体内完善地发挥保护作用,难以消灭可能发生的癌细胞,患癌症的机会自然就增加了。
一旦患了癌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也很重要,能使病人有良好的免疫功能与癌魔作斗争。在临床上可以见到不少癌症病人由于具有战胜癌魔的坚强信念,精神乐观愉快,并能很好与医生配合进行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结果不仅有很好的疗效,病情缓解,延长存活时间,甚至能彻底治愈癌症,重新走上工作岗位,这样的例子是数不胜数的。 |